...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外台秘要》作掖门,《医心方》作液门。即大巨。见该条。又《中国医学百科全书·针灸学》以渊液别名腋门。参见渊液条。...
...腋痈俗称夹痈,此肝、脾二经为患。肝经血滞、脾经气凝共结为肿。初起皮色不变,漫肿无头,日久方疼,乃生寒热,此患难消,终必作脓。未破者柴胡清肝汤,已破者十全大补汤去肉桂加香附、陈皮,软肿胀痛者针之、膏贴。但此症首尾温补,忌用寒凉也。柴胡清肝汤...
...胡臭与漏腋,虽不害人性命,而害人身,奉亲事居,乃至交游,皆非所宜。修身之士,务为清洁者,或得此患,不可不思有以去之。夫胡臭者,多因劳逸汗渍,以手摸而嗅之,致清气道中,受此宿秽,故传而为病。方论有天生臭之说,恐未必皆然,多见为人相染者。...
...虽然名为“评竹,但廖氏实为将丹被氏原著按照自己的意见重行改定篇目次序,增加标题等等,成为系统表达廖氏脉学的专著了。丹渡氏原著卷上为“总说”,卷中为浮数滑弦等脉形象,卷下为妇人小儿脉及怪脉,廖氏评本卷中别立新目,次序亦不同,分“脉经四诊”,附...
...穴位名。即腋下动脉。指腋下三寸的天府穴。《灵枢·卫气》:“手太阴之本。在寸口之中,标在腋内动也。”...
...丧不言,即求傅说,似得说时无贤臣矣。盖甘盘于小乙之世以为大臣,小乙将崩,受遗辅政,高宗之初得有大功。及高宗免丧,甘盘已死,故《君奭》传曰:“高宗即位,甘盘佐之,后有傅说。”是言傅说之前有甘盘也。但下句言“既乃遯于荒野”,是学讫乃遁,非即位之...
...腋疽初起若核形,肝恚脾忧气血凝,漫肿坚硬宜蒜灸,日久红热溃先疼。【注】此证一名米疽,又名疚疽,发于 肢窝正中,初起之时,其形如核。由肝、脾二经,忧思恚怒,气结血滞而成。漫肿坚硬,皮色如常,日久将溃,色红微热疼痛也。初宜艾壮隔蒜片灸法,内服...
...我高明的人有很多,但我从来不贬低对方,我只是说我有实实在在的水平,也许现在的好中医太少了才显得我说的话有些高。我也是今年刚刚推出华氏脉学,整整研究了它十三年,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我一人才知道。我的名气不大一般人还不知道,这些都无所谓,你们需要...
...掌纹学发源于印度,起因是他们发现人类的潜伏力和活动力,劣点和优点,均可从人体之面部、掌上、身上和脚步等的记号找出来,同时根据这个理由,也可预知每一个人一生的命运。 手相学是前人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门学问,它以现象、事实为依据。手掌的形状、...
...外作长约4~5厘米的切口,分开三角肌,外旋上臂,于冈下肌与小园肌之间,肱骨大结节内侧,切开关节囊放入橡皮条引流,注意切口不可过下,以免损伤腋神经。图3-199 肩关节穿刺图3-200 肩关节后切口引流四、肘关节穿刺及切开引流术(一)穿刺 屈...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