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历史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脉诊学中的脉象的图解,根据脉学发展应该在较早的时期就出现了,不过据目前的史料和资料,只能上溯到晋代,亦就是《脉经》。 我国文字出于图画,到文字正式独立以后(最晚是殷商时代)域仍在学术文化上起着实际的作用,所以自古就有“左图右史”之说,...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82.html

世界上最早的体操_【中医宝典】

...相传上古尧舜时代,人们已经开始用舞蹈运动治疗关节活动障碍的毛病。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人们通过实践、探索逐渐总结出"导引术"(即保健体操)和"吐纳术"(即呼吸体操)等医疗体育方法来防治疾病。 1974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导引》...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3047.html

光绪丙午印明堂_针灸文化_【中医宝典】

...刘清臣于同治十三年辑成《医学集成》一书,由其门人李仲元校刊,同年刊于醉吟山房,随书附有刘氏重刊之明堂四幅。 作者:清·刘清臣 年代:1874年;民国三年(1914年)重印 大小:64.5×22.2cm 收藏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馆藏 ...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419.html

灸盏_器具技法_【中医宝典】

...灸盏:系清代雷丰《灸法秘传》中所载,由咸丰间叶圭“面碗”灸法直接发展而成,是一种融隔姜灸、灸器灸及药灸等多种灸法于一体的“灸盏灸法”。 灸盏 灸盏:系清代雷丰《灸法秘传》中所载,由咸丰间叶圭“面碗”灸法直接发展而成,是一种融隔姜灸、...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160.html

要重视《易经》与四大经典的学习--《思考中医》启示录_中医文化中医思考_【中医宝典】

...中医师很重视对《易经》的学习,孙思邈说“不知易不足以为大医也”。中学时看了《周易与预测学》,觉得蛮有意思的,只有初步印象,但知道中医是以它为理论基础的。按理说,大学讲中医基础理论时就应该有《易经》的内容,很可惜没有。后来也没有开设专门的易经课,...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973.html

《内经》_【中医宝典】

...《 内 经 》 创 制 时 间 考 刘 直 中 国 医 史 博 物 馆 编 撰 的 《 文 物 选 粹 》 一 书 , 收 有 一 幅 彩 绘 《 内 经 》 , 系 清 宫 如 意 馆 藏 品 ; 这 幅 画 出 自 何 人...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458.html

明万历赵文炳铜人(明代)_针灸文化_【中医宝典】

...明万历赵文炳铜人是在明太医院铜人的基础上,靳贤增补了正侧人和背侧人、由赵文炳重刊而成。 该铜人曾藏于山西平阳府官库,乾隆二年(1737)后下落不明。 康熙四年(1665)林起龙、乾隆九年(1744)田重等人曾先后重刊赵文炳铜人...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438.html

紫微斗数的学习重点_【360算命网】

...具有价值,值得介绍及探讨,笔者有空将在后面介绍,名称应该是「紫微斗数过去十年的发展─从唯心论到心物合一」。 紫微斗数学习的重点,以笔者今日的理解,重点大概可以分成下列几项:一是星曜性质,二是四化星的变化,三是宫位的变化。 一、星曜性质: 斗数...

http://wenxue360.com/suanming/archives/115.html

光绪丁未石刻明堂_针灸文化_【中医宝典】

...正人形高56 cm,伏人、侧人形高58 cm,脏腑人形高49 cm。此套石刻明堂共四方,并题记一方,计五方。刻于光绪丁未年。 作者:乐铎镜宇氏 年代:1907年 质地:石刻 大小:94.5×31.5×9.0cm 收藏单位:中国针灸博物馆...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420.html

共找到53,45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