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上·贴论_《医学源流论》

...今所用之膏药,古人谓之贴,用大端有二:一以治表,一以治里。治表者,如呼脓去腐,止痛生肌,井摭风护肉之类,其膏宜轻薄而日换,此理人所易知。治里者,或驱风寒,或和气血,或消痰痞,或壮筋骨,其方甚多,药亦随病加减,其膏宜重厚而久贴,此理人所难...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5653.html

贴(膏药)_治则治法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贴(膏药)是贴在皮肤上,利用它所含的各种药物的作用,以治疗疾病。 【贴(膏药)】 贴见唐.孙思邈《千金要方》,清徐灵胎说即膏药的古名。膏药是贴在皮肤上,利用它所含的各种药物的作用,以治疗疾病。其制法是:把一定处方的药物浸在麻油内一个...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8120.html

“晕”字的说文解字_说文解字晕的解释_说文解字晕的意思

...日月气也。从日軍聲。王問切 灮也。按光也二字當作日光氣也四字。篆體暉當作暈。周禮暈作煇。古文叚借字。眡?掌十煇之法。以觀妖祥。辨吉凶。一曰?。二曰象。三曰。四曰監。五曰闇。六曰瞢。七曰彌。八曰敘。九曰隮。十曰想。鄭司農云。煇謂日光炁也。...

http://hanwen360.com/w/6655.html

(口)咀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中药学术语。指一种药物炮制法。最早是指用牙直接将药物咬碎成粗粒入方剂。(口)咀,用嘴咀嚼。随着炮制技术的发展。后世改为用捣或刀切将药物粉碎,但习惯上仍称(口)咀。《新修本草》卷一:“凡汤酒膏药,旧方皆云(口)咀者,谓秤毕捣之如大豆者...

http://qihuangzhishu.com/196/3236.htm

夷坚甲志卷七 不葬落第_《夷坚志》

...陈杲、字亨明.福州人.贡至京师.往二相公庙祈梦.夜梦神曰.子死不葬.科名未可期也.杲犹疑未信.明年果黜于礼闱.遂遣书告其家.亟庀襄事.后再试登第.宁德人李舒长说....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37320.html

第六编 伸冤 前子代报仇_《郭公案》

...潮州平远县孟林村姜逢时,娶妻谭氏,家事亦颇富厚,只是人烟稀少。后谭氏生一子姜启,亦教之读书。年甫十六,为之娶妻 ,即谭氏兄弟谭完之女。娶之过门,克尽妇顺之道。 一日谭氏死去,姜逢时在家,媳妇服事不便。过了三年,有邻人季伯高来相探问 ,见...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34565.html

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㈠(bó,音博)①淡薄,不浓厚。《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味厚者为阴,为阴之阳。”②浅薄,少。《灵枢·禁服》:“士之才力或有厚薄。”③迫近,附着。《灵枢·本神》:“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

http://qihuangzhishu.com/166/902.htm

淡红红点舌白腻苔本_中医望诊_【中医宝典】

...淡红红点舌白腻苔本主病:湿热入血;热毒乘心;肝胆湿热。 舌苔 淡红红点舌白腻苔 形象 舌淡红,有红点。苔白腻而不厚,干湿适中。 主病 湿热入血;热毒乘心;肝胆湿热。 病例 肝胆湿热。...

http://zhongyibaodian.com/wangzhen/a11712.html

第三十五回_《汉代宫廷艳史》

...这位徐娘,就是臧儿。她见儿忽又归宁,免不得看她总是一位后相,满心欢喜的,用手一指,叫她稍歇。因为自己口里正在念经,无暇说话。 谁知儿已等不及,急把嘴巴凑在她娘耳边,嘁嘁喳喳地说了一会。臧儿尚未听完,早已喜得心花怒放,也顾不得打断念经是...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24470.html

干儿购妾赠假_《洪宪宫闱艳史演义》

...涡晕,笑而骂曰:“奸猾,又以刻薄口吻讥我矣!”言已起身欲行。阮曳其衣,推之坐。 三儿初不拒绝,第吃吃笑不止。又与袁刺刺不休也。未几,华筵高张,三儿即佐袁觞,自入坐以迄散席,终不离袁跬步,比袁偕阮返,三儿犹谆谆约以明日必来。阮私询袁曰:“君...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23554.html

共找到46,93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