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而篇“贤贤易色”之我见

...“贤贤易色”出自《论语·而》篇第7则。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吾必谓之矣。” 子夏就是卜商,比孔子小44岁,孔子逝世后,他也收弟子讲学,是战国时期的一位大学者,这则语录大概...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1882.html

组织学发展概况及研究内容意义_《组织学胚胎学》_中医妇科书籍_【岐黄之术】

...1858指出细胞只源于细胞,细胞损害是一切疾病的基础,建立了细胞病理学说,使细胞学说更趋完善。19世纪中期以后,随着光学显微镜、切片技术及染色方法的不断改进充实,推进组织的继续发展。本世纪初至中期,陆续制成相差显微镜、偏光显微镜、暗视野...

http://qihuangzhishu.com/971/3.htm

脉诊的宝藏_【中医宝典】

...一、关于脉应有的认识 祖国医学的宝库,无论是在哪一个部门,都值得我们去发掘。拿脉来说;这里面也蕴有着无尽的丰富的宝藏。脉的文献资料,有必要进行深入地学习,特别是应该而且需要向老年中医前辈们学习活的经验。 脉的祖师除内经外,便是扁鹊...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469.html

怎样学习外科_《外科学总论》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健康。因此,学习外科必须正确地处理服务学习的关系,要善于在服务中学习,也就是要在全心全意地为病人服务的思想基础上学好本领,再转过来更好地为病人服务。诚然,手术是外科治疗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治疗成败的关键。但片面地强调手术,认为外科...

http://zhongyibaodian.com/waikexuezonglun/985-3-3.html

寄生虫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黑热病等寄生虫病的调查防治,并成立各级相应机构,如:黑热病防治处,云南省疟疾研究所、江西卫生实验所。新中国成立前我国没有寄生虫专业刊物,当时的研究成果及调查报告分别刊登在各类期刊上。寄生虫专业书籍,自上世纪末至民国年间,官方出版机构未曾...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318.htm

中西医历史嬗变的轨迹_【中医宝典】

...、局部整体之间的联系,重视辨证,主张“三因治宜”的个体化诊疗方略等。 三、东西方医学的差异交融 中、西医学运用不同的思维模式诊治疾病,其基本理论各成体系并有根本差异。中西医的差异不仅仅是有否实证的科学理念,最主要的是两种文化体系的差别...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5585.html

戴氏弘扬丹溪_【中医宝典】

...弱冠时随父谒见丹溪,即蒙期待甚至,于是从游丹溪门下,凡二十余稔,每年约二十余次往返就教,“丹溪每语,辄奇之。遂千以濂、洛授受之旨,微辞奥义,靡所不究。既而取诸家医书读之,了然心目间,别是非得失,若指黑白”,除讲习面授外,师生常有书信往还,...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796.html

不同哲学思想是中西医差异的成因_【中医宝典】

...中医学在近百年来由于不符合近代科学原理及西医学诊治标准,而不断被质疑。而且随着中医现代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理论越来越多地被肢解,中医人越来越不自信,致使以西解中、以西代中、中药西用等现象越来越严重。 中西医理论思维的差异 尽管中西医学...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5604.html

蒙医内科的发展及基本病因剖析(1)_【中医宝典】

...》和《甘露之筵》二书,阐明了“六基症”、“十要证”理论,他的医学思想在当时不但充实和丰富了内科的内容,也为蒙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蒙医内科的成熟阶段 蒙医内科的形成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一套理论体系,...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6899.html

送天台陈庭序译文及注释_【古诗文大全】

...译文 我国西南一带的山水,只四川境内最为奇特。但那里中原一带相距万里之遥,陆路上有剑阁、栈道之类的险阻;水路上有瞿塘峡、滟滪堆之类的忧虑。骑着马走,沿路层层竹林遮蔽高山,连续十来天,仰头看不到山顶;登上高处往下俯瞰,绝险的山谷有几万尺深...

http://wenxue360.com/gushiwen-fanyi/4621.html

共找到267,12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