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药,不必消骨而骨自消矣。方用五神汤∶茯苓(一两) 车前子(一两) 金银花(三两) 牛膝(五钱) 紫花地丁(一两)水煎服。一剂轻,二剂又轻,三剂而骨消矣,四剂而疮口平,五剂全愈。此方用茯苓、车前以利水,紫花地丁以清热,又用金银花、牛膝补中散...
...肝气夹痰凝滞,蔽骨发为痰疽,已溃,一头肿硬不消,又将破溃,脉来两尺弦数,荣血已亏,阳明痰气不清。宜养荣和卫,兼化痰软坚之治。当归 清半夏 陈皮 茯苓 栝蒌仁 广郁金 大贝 左牡蛎 苏根 佛手 敷海浮蔽骨疽肿硬较松,脓亦较浓,仍和荣化坚。...
...而治之,若不知標本,而概行強散,營竭則死。 傷寒之宜平散者,以其但有外證,內無寒熱,而且元氣無虧也,宜以正柴胡飲為主治。此外如十神湯,參蘇飲,皆可酌用。若病在陽明者,宜升麻葛根湯。若感四時瘟疫,而身痛發熱,及煙瘴之氣者,宜敗毒散,或荊防敗毒...
...故脉细而附骨也。寸、关、尺、上下、左右,别积病之所在,皆指细而附骨之部分,即『内经』前以候前,后以候后,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下竟下者,少腹腰股膝胫足中事也。 引用:《医宗金鉴》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方 下载:《医宗金鉴》chm电子书 《...
...用量】内服:煎汤或浸酒。 【附方】治产后虚乏,五劳七伤,虚损不足,脏腑冷热不调:獐骨一具,远志、黄芪、芍药、干姜、防风、茯苓、厚朴各三两,当归、橘皮、甘草、独活、芎?各二两,桂心、生姜各四两。上十五味细切,以水三斗,煮獐骨,取二斗,去骨纳药...
...贞观五年,李百药为太子右庶子,时太子承乾颇留意典坟,然闲宴之后,嬉戏过度。百药作《赞道赋》以讽焉,其词曰: 下臣侧闻先圣之格言,尝览载籍之遗则,伊天地之玄造,洎皇王之建国,曰人纪与人纲,资立言与立德。履之则率性成道,违之则罔念作忒。望兴废...
...国语辞典 唐代長安曲江池邊多柳樹,如同部屬排列儀仗,參謁官長,稱為「柳衙」。 南唐.尉遲偓.中朝故事:「天街兩畔槐樹,俗號為槐衙,曲江池畔多柳,亦號為柳衙,謂其成行列如排衙也。」 明.湯顯祖.牡丹亭.第二十八齣:「俺因此上弄鶯簧赴柳衙,若...
...国语辞典 宋范仲淹鎮錢塘,官兵皆被薦,唯獨巡檢蘇麟不見錄,乃獻詩云:「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見宋.俞文豹.清夜錄。後用於指因接近某些人或事物而得到優先方便獲利的機會。 明.湯顯祖.權夸選士.第十五齣:「凡天下中式士子,都要參謁...
...)升麻黄柏甘草(各五分)酒、水各一钟,煎一钟,食前服。【方歌】内托酒前寒湿凝,腿外少阳附骨生,归耆大力柴翘桂,升柏甘加酒水灵。又方:茯苓佐经汤组成:白茯苓苍术(米泔水炒)陈皮白术(土炒)半夏(制,各一钱)厚朴(姜炒)木瓜柴胡藿香泽泻葛根甘草...
...,桂,附子,吳茱萸之類為佐。 瘧疾因勞輒復,連綿不已者,此亦脾腎虛證。蓋腎主骨,肝主筋,脾主四肢,氣弱不勝勞苦,所以即發。但補脾肝腎,使其氣強則愈,如十全大補湯,八珍湯,補中益氣湯,皆可酌用。 瘧疾發散已多,每致陰虛水虧,而煩熱多渴者,宜以...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