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第一百一十七 职官四_《宋史》

...继嗣之事当考定者,拟上于礼部。凡太医之政令,以时颁行。 宋初,旧置判寺无常员,以两制以上充,一人,以礼官久次官高者充。别置太常礼院,虽隶本寺,其实专达。有判院、同知院四人,寺与礼院事不相兼。康定元年,置判寺、同判寺,始并兼礼院事。元丰正名...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3779.html

典故:慈禧与“八珍糕”的故事_【中医宝典】

...清代光绪六年九月的一天,西太后慈禧由于嗜食油腻肥甘病倒宫中。她不思饮食、消化不良、脘腹胀满、恶心呕吐、大便稀溏、闷闷不乐。太医们心急如焚。太医李德生率众太医去为“老佛爷”会诊。认为其病是脾胃虚弱所致。经过众医研讨都认为该给“老佛爷”补脾...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3748.html

医学博士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都督府各一人,皆正九品上。上、中、下州各一人,皆从九品下。医学博士的职责是负责各辖区之医疗、巡疗和推广本草、药方等普及工作。唐时地方的医学博士时置时废。其与太医署中之博士称谓及职品都有一定区别。太医署中之博士名曰医博士,一般为正八品上,主管...

http://qihuangzhishu.com/195/2626.htm

医史术语_中医术语_【中医宝典】

...世医 兽响 书目 四大家 宋九科 太平惠民和剂局 太医 太医太医署 唐代四科 温病派 巫医 五禽戏 下工 小方脉(少小) 校正医书局 学、撰、辑 疡医 医案 医工 医话 医经 医林 医论 御医 针灸铜人 中工 祝由 ...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yishishuyu-706-1.html

卷二十八志第二十三 百官下_《隋书》

...、太府则各四人。等员。 太常寺又有博士四人,协律郎二人,奉礼郎十六人。统郊社、太庙、诸陵、太祝、衣冠、太乐、清商、鼓吹、太医、太卜、廪牺等署。各置令、并一人。太乐、太医则各加至二人。。各一人。郊社、太乐、鼓吹则各加至二人。郊社署又有典瑞。...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6875.html

李时珍的太医生涯_【本草纲目在线阅读】

...1551—1557年这段时间内,封建皇帝征如医官,下令各地选拔医技精湛的人到太医院就职,于是在武昌楚王府的李时珍,也被推荐到了北京。 关于李时珍这一段在太医院工作的经历,史学界有诸多争论,有人认为李时珍曾出任太医院院判(正六品),但也有人...

http://wenxue360.com/bcgm/archives/2788.html

《大风歌》与痳风_【中医宝典】

...摘自《家庭中医药》文/孟庆云 郭玉诊手 汉朝和帝时,四川广汉有个名医叫郭玉,在朝中作太医,治病屡治屡验。和帝有意亲自试试他的本领。一天,他挑了位侍臣,这人的手娇小、柔嫩,和宫女很相似。和帝让这位侍臣的右手和宫女的左手一起伸在帷幕外,只说里面...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952.html

宋九科_医史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宋九科即宋代太医局分医学为九科。 【宋九科】 宋代太医局分医学为九科,即:大方脉、风科、小方脉、疮肿兼折伤,眼科、产科、口齿兼咽喉科、针兼灸科、金镞兼书禁科,故称宋九科。...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7596.html

中医词典拼音T:第八篇_《中医词典》t~w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条。太医局教授宋代医生职称。此职最早设于北宋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其职责是掌管医学教育,九科之下,每科设有教授1名。“选翰林医官以下与上等学生及在外良医为之。”太医宋代医官名。位在太医局令之下,协助令主管太医局工作。太医局中国古代...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cidian2057/194-1-8.html

共找到9,42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