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治疗 1.内治法:制毒菌素片100万u,每日3次,口服。并内服复合维生素B,也可口服克霉唑,曲古霉素。 2.外治法:常用的药物有10%~20%冰醋酸溶液、复方雷锁辛擦剂、20%~40%硫酸钠、5%水杨酸酒精、1%克霉唑霜、汗斑药不、...
...外治法之一。主治痈肿使毒外泄之方法。见《外科证治全书》卷五。其方法步骤系用蓖麻子仁捣烂如泥,按患处大小剪取绢,于绢上匀铺蓖麻泥(如膏药状),敷贴患处,用布扎好,痛止即取下。孕妇忌用。...
...外治法之一。指用药物水煎后浸洗患处之方法。出《圣济总录》卷一百四十五。该法可用于外伤肿胀疼痛等证。如用桂附散(《圣济总录》:桂去粗皮,生附子去皮脐,白矾、细辛去苗叶,白芷、五加皮、桑皮)水煎服,浸洗患处。...
...治疗学术语。是一种外治法。又称温。把药物研成细粉,撒扑于皮肤上。如热性病发汗后汗出不止,常用煅龙骨、煅牡蛎、生黄芪、粳米,研成细粉,和匀扑身上止汗;患痱子身痒,用滑石粉扑体以爽身止痒。...
...方书名。四卷。清·邹存淦撰。刊于1877年。本书仿《理瀹骈文》体例,辑录了临床各科疾病的多种外治法的治疗方药,共分68门,载方约2200余首。现存清刻本、1936年台湾铅印本及《珍本医书集成》本。...
...方书名。四卷。清·邹存淦撰。刊于1877年。本书仿《理瀹骈文》体例,辑录了临床各科疾病的多种外治法的治疗方药,共分68门,载方约2200余首。现存清刻本、1936年台湾铅印本及《珍本医书集成》本。...
...外治法之一。以竹筒吸脓毒之方法。见《外科正宗》卷一:“须将药筒对顶拔提”,“不妨随将药筒预先煮热,对孔窍合之,良久候温取下,如拔出之物血要红而微紫……”即竹筒吸法。详见该条。...
...是用中草药贴于人体某部位或穴位上,通过药物的刺激,调节人体阴阳平衡,以达到治病目的的一种外治法。常用的敷贴疗法有草药外敷法、穴位贴药法、药膏药散外敷法等。选用的药物和部位(穴位)可根据病情而定。 ...
...治疗学术语。系一种外治法。用热汤装在容器内熨按身体局部的治法。与现代之热敷相似。有疏通腠理,改善循环的作用。尤对局部病症有效。《素问·玉机真脏论》:“或痹不仁肿痛,当是之时,可汤熨及火灸刺而去之。”...
...水火烫伤 水火烫伤是指因热力(火焰、灼热气体、液体、固体)、化学物质、放射性物质及电而引起的损伤,西医称为烧伤。早在晋代(白术散加减。外治法主要包括清创术、包扎疗法、暴露疗法、切痂与植皮等。严重的烧伤还需配合输液等治疗。 ...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