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第六节治疗方法--独特丰富,简便易行(3)_【中医宝典】

...(三)外治其他疗法 1.壮医疗法 使用器具(如瓷碗、骨弓等)或药物在病人身上进行刮治的一种方法。方法是取茶油或醋,涂在刮具上,然后由头颈部向下,先躯干,后四肢,由近端向远端顺向刮(禁止逆向或横向刮)。刮的动作要求轻柔有力,以病人有酸、胀...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326.html

壮族医史大事年表(下)(1949年后)_【中医宝典】

...各族自治县成立。 5月10日,钦北壮族自治县成立(1964年改为钦州壮族自治县)。 1959年 覃保霖著《陶针疗法》,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1962年 9月26日,广东省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成立。 1965年 在周恩来总理倡仪下,把"僮"...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354.html

壮族医药的初步形成与发展(唐宋~民国)_【中医宝典】

...唐宋以后,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生产关系的变革,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以及明清时期中医与壮医的互相渗透,使壮医迅速发展,壮医理论开始萌芽,壮药使用的品种范围更加扩大,用药经验日趋丰富,诊疗技术进一步提高,大抵形成了草药内服、外洗、熏蒸、敷贴、佩...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185.html

第五章壮族医药的初步形成与发展(唐宋~民国)_【中医宝典】

...唐宋以后,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生产关系的变革,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以及明清时期中医与壮医的互相渗透,使壮医迅速发展,壮医理论开始萌芽,壮药使用的品种范围更加扩大,用药经验日趋丰富,诊疗技术进一步提高,大抵形成了草药内服、外洗、熏蒸、敷贴、佩...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308.html

外用药物推拿疗法_推拿手法_【中医宝典】

...外用药物推拿疗法,就是根据药物的性味归经、主治作用等情况,使用单方或复方,按捣汁、粉末、加热、泡酒、调合等方法加工,将其结合各种推拿手法施术于患者一定部位的一种治病方法。 它的特点是具有药物和推拿双重作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各科病症,特别是...

http://zhongyibaodian.com/tuina/a13589.html

壮医外治疗法的起源_【中医宝典】

...撞到或刮到某些部位,由此而能缓解某些病痛,经过长期反复实践而产生了药锤疗法、刮疗法(如药物刮疗、骨弓刮疗等)等外治法。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180.html

第五章 第二节 壮药学的发展_民族中医壮医_【中医宝典】

...两药为当时著名的解毒药。 2.玳瑁。"玳瑁,寒,无毒,主解岭南百药毒。俚人刺其血饮,以解诸药毒。大如扇,似龟甲,中有文,生岭南海畔,山水间。"这是玳瑁入药的最早记载,也是壮医对祖国医学的贡献。壮医除了使用玳瑁血生饮解毒外,据《岭表录异》介绍...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zu/b13139.html

阳痿病人的点穴疗法有哪些_【中医宝典】

...(1)命门火衰型   v取穴:肾俞、腰阳关、命门、关元、会阴。   手法:点按法、摩法、揉搓法。每穴1分钟。   说明:点按肾俞、腰阳关,横搓命门,以腹部有温热感为度,有补益肾阳,温壮元阳之功效。点按关元,以温补下元,固摄精气。揉按会阴穴...

http://zhongyibaodian.com/zs/51450.html

壮族民俗特色与壮医药的关系_【中医宝典】

...彼此间在进行交际和通婚过程中认同或区别。文身则对壮医浅刺疗法的形成和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壮族先民的服饰特点是服色尚青、衣葛 , 这也和岭南地区的气候环境和卫生要求有关 , 青色、葛衣既能使人体凉爽 , 又可防避蚊虫 , 青色为蓝靛所染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174.html

第二章第四节壮族民俗特色与壮医药的关系_【中医宝典】

...彼此间在进行交际和通婚过程中认同或区别。文身则对壮医浅刺疗法的形成和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壮族先民的服饰特点是服色尚青、衣葛 , 这也和岭南地区的气候环境和卫生要求有关 , 青色、葛衣既能使人体凉爽 , 又可防避蚊虫 , 青色为蓝靛所染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292.html

共找到16,77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