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理论的提高和中医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任应秋,字鸿宾,1914年8月5日生于四川省江津县。4岁即就读私塾,及长,入江津县国医专修馆攻读经学,其间曾求学于经学大师廖季平。当时廖季平已年逾七旬,甚喜其聪敏好学,故悉心指点,并传授治学之法...
...□ 曹东义 河北省中医药研究院 不久前,笔者参加重庆市卫生局、中医药学会组织的“国医名师大讲堂”活动,会前会后认识了很多中医同道,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之中,学习到了很多知识。重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洪蕾教授关于养生保健方面的见解与成就,就使我...
...一.急救指挥系统平时的任务医学急救是国家防灾减灾的大系统中的重有组成部分。所谓急救指挥系统科学化,是指上下的合理的、健全的、强有力的指挥机构。其中有精干、灵活、高效率的班子,有现代化的通讯和交通运输工具。急救指挥系统从中央到地方,应是...
...校勘学家顾广圻在为本书写的跋文中说:此书“世鲜传者,得观于读未见书斋楮墨间,古香喷溢,三数百年物也。令人于肃然起敬中仍爱玩不忍释手。”说明本书被淹没三、四百年。此书遭此厄运大概与作者的身世有关。 该书由南宋人华岳撰。华岳,字子西,号翠微,贵池...
...废止中医的决定,并成立了中央国医馆。1933年他被聘为中央国医馆理事兼编审委员,参加了统一病名等审查工作。1937年他被聘任为卫生署中医委员会委员。1935—1937年在中央国医馆和卫生署中医委员会的几次会议上,黄竹斋先后提出发展中医教育...
...人民日报记者 姜赟邓铁涛,国医大师,中医界无人不晓。他曾五次上书中央,为中医发展呐喊疾呼。他力主运用中医药介入抗击非典,治愈许多患者且副作用小。非典一役,名扬天下。他说,中医与国家的强盛息息相关,没有国家强盛,就无中医振兴。而今,面对...
...壮医分科的出现较晚,而且分科只是相对而言,并不彻底,这和中医的情况有些相似。据文献记载(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医在战国时期已出现分科,扁鹊入乡随俗,或为带下医(妇科),或为耳目痹医(五官科),或为小儿医(儿科),早于扁鹊四五百年的...
...6月14日,87岁的国医大师张镜人去世。这让年逾花甲的上海名中医徐敏华教授唏嘘不已:“老先生们越来越少了,就连我们这一代也老了,如果现在再不抓紧传承正统的中医,中医真的要断血脉了!” 中医传承,迫在眉睫!徐敏华感到,他们这一辈中医的肩上,...
...每天午饭后都要睡一个午觉,饮食不随菜市场走,而随四季变化而变化。任继学,1926年出生,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1945年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届国医大师。今年6月,吉林省省长韩长赋看望...
...我们中医在传染病防治方面的优势没有得到重视,如果中医治疗传染病的作用再得不到有效发挥,这将是医学界的一大损失!中医在治疗传染病方面有现代西医学无法比拟的优势,特别适合现在治疗传染病的需要。这些优势表现为:中医治未病思想契合传染病防治法则;...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