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治法与内治法配合运用。一般病证,单用外治法即可奏效。有些病证虽用内治法,但亦是配合外治法来治疗,很少单独使用内治法,其中原因,有待进一步探讨。随着壮医理论的逐步成熟,这一时期,壮医著作开始出现,如《童人仔灸疗图》(宁明县忍乡壮医邓显楷收藏...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香港注册中医学会七月组成代表团访问北京,拜会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科学院、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和中华中医药学会,受到国家级最高层次的中医药管理政府部门及学术专业机构主要负责人的热情接待。京港两地专家学者业界增进了解...
...双下肢乏力,“如踩锯末”,下肢及腰部发凉,有时又有灼热感。舌苔白厚腻,脉沉细滑。辨六经属太阳、太阴合病,辨方证属五苓散合赤小豆当归散加血余炭、狗脊证。处方:桂枝10克,茯苓12克,猪苓10克,苍术10克,泽泻12克,赤小豆15克,当归10克,...
...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全面理解《内经》此原文,对当今临床仍然有指导意义。现在临床上,冬伤于寒者至春未必温病,而在治疗春、夏所病之温热时,无需考虑其冬时所伤之寒(假设此寒确实存在)。温病的病因完全可以直接用外感六淫感而即发来说明。3 六淫伏邪的...
...不断地研究开发新项目、新技术,更新旧项目,淘汰陈旧的技术和方法,建立质量控制的保证制度。为了充分有效地利用实验室,必须强调临床医生与临床生物化学家的密切合作,及时交流,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并能运用现代生物化学和医学两个方面知识来理解这些...
...虽然近年来,这方面研究逐渐增加,但真正搞深、搞清楚的品种不多。因此运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探讨其科学内涵,搞清炮制机理,提高中药饮片质量控制标准,发展本学科的学术理论,使中药饮片加确切的体现真正价值是非常重要的。下面仅就自己在从事中药炮制...
...(康良石),有的主张《伤寒论》六经分证的学说(杨志一,朱炳麟),有的运用五行生克的原理(朱梅南),有的运用运气学说(盛国荣),大多数学者认为,由于“湿热外侵”、“毒邪郁滞”所致。我们从临床实践中体会:本病的病变藏器以肝和脾胃为主体,病因病机...
...的检查法,运用中医的整体辨证法去诊治该病,却收到很好的临床疗效。因此,民间中医临床必须坚持运用中医的整体辨证论治法,按照中医的用药原则,应用中药或中医的其他疗法治疗疑难疾病,提高疗效有所创新。 ...
...之治。若理气舒肝,必香燥伤阴,若专事滋阴,则更忌腻滞,清热复有苦寒败胃之嫌。是宜疏肝清热,濡津和胃,滋疏同进,则无单一用药之弊。拟四逆散加味:柴胡15g 白芍15g 枳实10g 甘草6g 生地15g 山药15g 天花粉15g 元参15g ...
...环孢菌素(CsA)是一种中性多肽混合物,能选择性地抑制细胞免疫,主要用于器官、骨髓移植的抗排异反应和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广大临床工作者根据CsA的药理作用,在应用过程中做了大胆的探索,特别是在临床治疗方面,除CsA原有适应证外,还发现...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