厥阴证骨痹_《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_中医医案书籍_【岐黄之术】

...而脏不即寒”,故虽“见其手足厥冷,脉细欲绝者,不得遂认为寒,而用姜附也”。以上诸说皆不能令人信服。嘉言《伤寒论尚论篇》,对当归四逆汤颇具卓见。他说:“四逆之名多矣。寒甚而厥,四逆汤;里寒外热,通脉四逆汤;热邪传里,四逆散。此用当归四逆汤...

http://qihuangzhishu.com/1036/67.htm

文采斐然的王孟英医案_【中医宝典】

...□ 王昆文 四川自贡市 每读王孟英医案,总为其光彩照人的文笔所折服。他不仅是一位温病学的代表医家,而且可以称得上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作家。就其医案之文采言,在我所阅读过的各家医案中可谓无出其右者。难怪有人题诗赠《归砚录》弁言中说:“余自失怙后...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5797.html

除湿散寒祛痰通络酒_偏方_【中医宝典】民间中药偏方

...祛痰通络酒 [药物组成] 川芎 桂枝 白芥子 当归尾 全蝎 红花 白僵蚕 杜仲 生姜等行痹者上方加川牛膝。顽痹者上方加半夏、千年健、党参。 [功能主治] 除湿散寒;活血祛风、化痰通络。治疗痹证。 [用法用量] 每日早晚服2.5-3g,一百...

http://zhongyaofangji.com/pianfang/6274.html

秋燥证治_《温病正宗》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按古方书,无秋燥之病。近代以来,惟嘉言始补《燥气论》,其方用甘润微寒。叶氏亦有燥气化火之论,其方用辛凉甘润。乃《素问》所谓燥化于天,热反胜之,治以辛凉,佐以苦甘法也。...

http://qihuangzhishu.com/723/69.htm

黑膏_《增订叶评伤暑全书》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治疫毒发斑呕逆。生地黄(二两六钱) 好豉(二两六钱)猪膏十两合煎,令三分减一,绞去滓,取浓汁如膏,入雄黄豆大,麝香少许,和匀分三服。以上系嘉言《尚论·春温篇》,解毒八方。...

http://qihuangzhishu.com/778/119.htm

宋金元时期医案发展的成就和特点_【中医宝典】

...关键词:宋 金元 中医医案 发展史 唐代开创了方、论、药后附案的先河,但还不普遍。到了宋代,随着官方对医学的重视,医学教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当时医学教育十分注重对学生实际诊疗能力的训练,不但把医案分析列入考核范围,而且要求学生每治一病都要...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599.html

附子重剂应用探讨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仝小林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属于阳虚阴寒偏盛,寒邪痹阻经络,直犯脏腑等阴寒重证痛证;或寒湿内困胶结不化,痹阻经隧关节,经久难除等寒湿痹证;或大热伤阳耗阴,阴不敛阳,阳气将脱,阴阳离绝之危证,可大胆应用大剂量附子。 ●仲景用附子...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6174.html

读书须辨讹字_《吴医汇讲》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嘉言《秋燥论》曰∶《生气通天论》谓秋伤干燥,误传“伤燥”为“伤湿”,解者竟指燥病为湿病,遂至《经》旨不明。烈按∶此一字之讹,而有毫厘千里之谬,诸书中传写讹字颇多,读书者自须具眼...

http://qihuangzhishu.com/750/28.htm

读书须辨讹字_《吴医汇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嘉言《秋燥论》曰∶《生气通天论》谓秋伤干燥,误传“伤燥”为“伤湿”,解者竟指燥病为湿病,遂至《经》旨不明。烈按∶此一字之讹,而有毫厘千里之谬,诸书中传写讹字颇多,读书者自须具眼...

http://zhongyibaodian.com/wuyihuijiang/750-6-20.html

燥_《也是山人医案》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喉间呼吸有声.是症虽属痰喘之象.但麻黄一味大谬.议嘉言清燥救肺汤合肺肝之治.霜桑叶(一钱) 生石膏(三钱) 白蒺藜(二钱) 鲜生地(五钱) 杏仁(三钱)石决明(三钱) 拣麦冬(三钱) 生甘草(二分) 大麻仁(一钱五分) 加鲜枇杷叶二张(...

http://zhongyibaodian.com/yeshishanrenyian/864-44-0.html

共找到30,83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