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在医学上伟大贡献_【中医宝典】

...借托华佗之名而撰成。 华佗著作虽然佚散了,可是华佗名字,连同他祖国医学贡献,却永世长存。后汉书三国志都为他写下了传记;后世为了纪念他,在他游学地方--扬州和徐州,设立了墓地和华祖庙。这都是广大人民群众崇敬和怀念!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757.html

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_中医基础理论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了相应历史时期文化科学技术水平。(一)中国历代医家贡献在中医学理论发展过程中,上自晋、唐、宋、金、元,下迄明清许多医家,在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著作基础上,在各自临床经验和理论研究中,均从不同角度发展了中医学理论体系...

http://qihuangzhishu.com/44/2.htm

编后记_伤寒恒论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郑钦安氏为近代杰出、具有代表性伤寒学家,其所著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伤寒恒论三书,从元阴元阳立论,互相发明,浑然一体,为推广运用伤寒理法方药于各种杂病之辫治独特经验总结,治疗慢性疾病,独辟蹊径,自成一家,实为继承和发挥...

http://zhongyibaodian.com/shanghanhenglun/1034-22-0.html

秋燥辨论_六因条辨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尝观内经金柜及后贤诸书,所论六淫之病,因于四时。故冬有伤寒,春有温症,夏有暑湿。惟秋令燥气,则并未论及。迨嘉言先生,着有秋燥一症,诚为另开手眼。然仲景先师,非无卓识而遗漏也,其散见诸条之内者,如金柜但热无寒之瘅疟;寒少热多...

http://qihuangzhishu.com/788/12.htm

北京市继承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人培养教学计划_【中医宝典】

...继承工作考评委员会进行,根据阶段考核内容,跟师笔记、月记、病历、学习心得、论文及考勤等情况,结合现场答辩进行量化评估,考核成绩记入继承档案。 结业出师考核由北京市继承工作办公室组织北京市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考评委员会,严格...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3050.html

前言_伤寒恒论_中医伤寒书籍_【岐黄之术】

...大都从文字角度阐述,而少有论及如何具体运用其方。于其内涵亦见仁见智,学术多歧,各不相侔,但都推崇备至,誉其为“方书之祖”。名医家张令韶特别指出伤寒论是治百病全书。他说:“书虽论伤寒,而脏腑经络,营卫气血,阴阳水火,寒热虚实,靡不毕备,...

http://qihuangzhishu.com/1034/5.htm

辟俗医混称伤寒论_时病论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己之明理嘉言尚论,韵伯之来苏,路玉之大成,诚为医家不可少之书,后学所宜奉为圭臬也。至时俗混称伤寒之证,更为不通,见初起呕吐者,谓为龌龊伤寒;泄泻者,为漏底伤寒;胁痛者,为刺胁伤寒;寒不甚寒,热不甚热,绵绵难愈者,为瘪疲...

http://zhongyibaodian.com/shibinglun/710-15-5.html

诗书世其家岐黄游其艺——王式钰和他东皋草堂医案_【中医宝典】

...,他是一个精通内经经方家,以用药不多不杂见长,但案中也用过很多有效时方。他讲究辨证论治艺术和技巧,追求“通尽化裁,神明之道”。他执方治病,运用古方,同时借病试方,关键在于“处方得之于心”,师古而不泥古。从其处方就可见法脉。他当时...

http://zhongyibaodian.com/zs/50376.html

寒温治法产生溯源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这段话是说天令“寒冷”和“暄热”气候,对于“辛甘温之剂”和“辛凉,或苦寒,或酸苦之剂”选择起着决定性作用。清代医家嘉言医门法律中“凡治病不察五方风气,衣食居处各不相同,一概施治,药不中窍,医之过也”之说认为地域、人群行为习惯等...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3583.html

伤寒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著作。二卷(即景岳全书卷七-八)。明·张介宾撰。张氏据内经“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理论,阐述伤寒多种病证,并从八纲角度予以辨析。其治法主张“古法通变”,吸取伤寒论以后诸家学术经验,并将有关方剂加以归类分析,结合...

http://qihuangzhishu.com/193/2174.htm

共找到1,092,49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