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发展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成分之分离、鉴定及合成,以期发现作用於心血管、中枢神经、免疫系统、抗癌及抗病毒之药物。也从事中药成份毒性及药物动力学之研究。其图书馆及资讯组,对中医典籍进行整理研究,并与中国医药学院合作,编辑出版学术刊物——《中医药杂志》。关于中医文献...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483.htm

“针灸美容与减肥”学术会议印度尼西亚举行_【中医宝典】

...本报讯 由印度尼西亚“华佗传统医疗保健中心”举办的“针灸美容与减肥”学术会议于2003年7月27日印度尼西亚泗水市举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李振吉副局长、中国中医研究院曹洪欣院长、世界针灸学术研讨会期间,李振吉分别会见了印尼中医协会、印尼西...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4629.html

中医学堂】中医人体生命科学中的地位_【中医宝典】

...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如果说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印刷术四大发明曾经是照耀近代科学发展的指路明灯,那么,对中华民族繁衍生息起过莫大作用的中国医药学,就是一个有待开发的伟大宝库。它珍藏着亿万人,数千年来从自身实践中体察到的,对人类...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863.html

坚定发展中医_【中医宝典】

...地方性知识中的一种。因此,必须充分尊重不同文化的价值,对非主流观点敞开发言渠道,尊重科学之外的文化形式。要紧的不是如何才能消除歧见,而是如何才能丰富人类的思想存量,保全和发展人类文化的多样性。 具体到中医,他们认为,现代还原论科学并不是真理...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3606.html

阴阳学说中医学中的应用_【中医宝典】

...解释。 阴阳偏胜包括阴偏胜和阳偏胜,是指邪气作用下(或本身机能病理性亢奋)所致的阴或阳的任何一方高于正常水平的病变,《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说:“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阴阳偏衰包括阴偏衰(阴虚)和阳偏衰(阳虚),指...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834.html

温病学说的发展和预防保健_【中医宝典】

...一、温病学说的发展与成熟 温病学说是中医漫长的岁月里,沿着中医理论体系的发展与外感发热性、流行性疾病作斗争得来的中医学宝库中的瑰宝之一。 吴有性之后研究温病的学者逐渐增多,戴北山之《寿世传真》所载的“十二段锦”,颜伟《延年九转法》,汪《...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732.html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_《中医基础理论》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大成,从理论到临床均有新的发展。宋金元时期:自宋以后,迄至明清,许多医家继承了前人已有成就的基础上,根据各自的实践经验,勇于创新,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从而使中医学术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各种专科和综合性论著,层出叠见。其中,金元四大家对中医学...

http://zhongyibaodian.com/jichulilun/44-1-1.html

方药中_一生沉潜方药中——纪念中医学家方药中九十诞辰暨方药中名家研究室落成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为方药中不顾个人安危挺身卫道而感佩,著名中医魏龙骧,手书了“中流砥柱”四个大字赠给方药中。综上所述,现代中医学史上,作为一位有创见的中医理论家,一位对辨证论治做出创新发展模式和长于肝肾病的一代名医,一位中医研究生教育的奠基人、开拓者和一代...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fangyaozhong/1348-3-0.html

道教哲学与中医药学的发展_中医常识偏方_【中医宝典】民间中药偏方

...而发展为道教医学。因此,道教学者是修道中身体力行的发展了中医学,并结合练功的机制,对中医学的阴阳、气血、经络、三焦、精气神、以及辩证施治和理法方药等理论及实践作出了特殊的贡献。其中,不但以医道对身体的作用加深了对道的理解,而且也以道的本体...

http://zhongyaofangji.com/pianfang/4838.html

李英杰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李英杰,河北省衡水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1967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从事临床40余年,治疗脾胃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是全国第3批、第4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北省首届名中医名医:李英杰的更多内容... 香蔻汤...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liyingjie/index.html

共找到566,77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