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病原体的动物有了“亲密接触”的机会,也为出现新型人类疾病创造了“理想条件”。 目前,科学家已在非洲26种非人灵长类动物体内发现猿免疫缺损病毒(据认为是人类艾滋病病毒前身),而当地猎人仍对其中多种动物进行猎杀并制成肉制品出售。今年初,...
...还是其产物Bw6纯合子血清型?李太生教授等用多变量逻辑回归对这两个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后发现,Bw6纯合子对疾病进展的促进作用不受HLA-B*15等位基因的干扰。它作为一个独立因素,与艾滋病患者疾病进展的比值为7.048,显著高于1.0,即携带...
...脱氧胞嘧啶核苷类似物,最早用治疗艾滋病(AIDS),以后发现对HBV和艾滋病病毒(HIV)混合感染有明显的抗HBV作用。动物实验表明,其对鸭乙肝病毒(DHBV)和黑猩猩感染HBV都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大量临床研究显示,口服拉米夫定100毫克/...
...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科学家最近成功地在兔子身上获得可以阻止多种艾滋病病毒入侵的抗体。有关专家认为,虽然抗体目前只是在实验室里实现了其功能,但这已是有关研究领域取得的一项重要进展,为艾滋病疫苗研究展示了新的可能。 目前,全球艾滋病疫苗研究的最大...
...当前,抗艾滋病病毒(HIV)药物研究不断翻新,一些新的抗HIV药物相继问世。截至2005年11月,共有26个抗HIV药物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投入市场。相关研究表明,已有的抗HIV药物只能降低HIV感染者体内的病毒载量,而不能...
...两种方式,为他们接种同一种艾滋病病毒VIH-1的特殊脂酞LPVIH1制剂。该项试验的目的是观察研究哪一种接种疫苗的方式能更好地发挥疫苗提高人体免疫系统、对抗艾滋病病毒的功效。 研究人员称,一直以来,各研发预防艾滋病疫苗的研究机构都是通过...
...本报讯(记者曾繁玉)继英国、日本、美国等相关实验室证实两种纯中药制剂——田氏免疫激发剂Ⅰ、Ⅱ有较强的抑制艾滋病病毒(HIV)活性作用后,本月德国佛莱堡大学病毒研究院不仅肯定了该两种制剂有较强的抑制HIV活性的功能,而且进一步发现了其抗...
...在常规状态下用药时,出现对身体有害及意料之外的反应,都可归为药品不良反应,这其中包括毒性反应、特异性反应、过敏反应、药物依赖性及成瘾性,以及继发的后代畸形、癌症等等。那么,如何及时发现和预防药品的不良反应呢?卫生部北京医院副主任药师刘治军...
...国家卫生部艾滋病临床专家工作组成员、解放军302医院杂病科主任赵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国自1985年6月发现第一例艾滋病病人后,在经历了传入期、扩散期,目前已开始进入快速增长期,疫情蔓延之势不断扩大。根据艾滋病传染特点和发病情况,目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所为配合卫生部今年艾滋病防治宣传活动,编辑制作了近20个种类的宣传品。截至11月5日,他们已向全国31个省、区、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务院有关部委、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在华国际组织等相关艾滋病防治机构发放...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