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元气不甚相远_《吴医汇讲》_中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五方风土异宜,古今元气不同”,林每奉此二语为治病立方之要旨。以为西北高燥多寒,东南卑湿多热,高燥则筋骨劲强,卑湿则肌肉柔弱,此分情势之刚柔,非以判本原之强弱,故《内经·异法方宜论》、《五常政大论》,圣人早为详言之。至古今元气不同,则愚...

http://qihuangzhishu.com/750/83.htm

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①古代对医生的称谓,“”字,《文》解释为“治病工”。并提到“古者巫彭初作”。《后汉书·郭玉传》中也提到“”。“”字从酒,说明古代治病时多以酒为使。“”字从巫。说明巫和医曾在相当长时间内混同。后世多把“”作为医生的简称。②泛指...

http://qihuangzhishu.com/195/2712.htm

一片迷茫看派_【中医宝典】

...有的中国史家,在宋、元以前,中国医学没有什么派别可言。这个说法,也对也不对。如果从医学理论上讲,确有可能到了宋、元以后,中医才各立门户,并依门户的分别,形成不同的宗派,但若从中医医术上看,之派别恐怕先秦时代就已经相当明显了。根据在...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880.html

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古代针灸宜忌之一。见《黄帝虾蟆经》。按日时的干支推算天所在,为治病吉利时日,有“行年天”、“月天”、“日天”等。...

http://qihuangzhishu.com/194/383.htm

踏雪斋和扫叶庄 (叶天士)_中医文化中发展_【中医宝典】

...一天,局里来了一名更夫,全身浮肿,皮肤肿成了黄白色,等候医生给他治病。 薛雪先到局,给这更夫诊脉后挥手让他出去,对他:“你的病很重,没法治了,回去吧。”出了局的大门,正好碰上叶天士来局。叶天士在轿子里看到了更夫,便:“这不是更夫...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01.html

经(四)_《中国籍考》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六经遂几无完本。余波所渐。刘梦鹏以此法楚词。迨元御此注。并以此法经。而汉以来之旧帙。无能免于点窜者矣。揆诸古义。殆恐不然。其注则间有发明。如五运六气之南政北政。旧注以甲己为南政。其余八千为北政。元御则谓天地之气。东西对待。南北平分。...

http://qihuangzhishu.com/485/9.htm

五脏生克_《碥》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伏于内而外反寒 也,谓黑为水色,寒 为水象,是火极而反兼水化,乃金之子水,为母报火之仇,即亢害承制之理。其虽本前人,终欠的当。《贯》曰∶人皆曰水克火,予独曰水养火。盖水克火者,后天有形之水火也。水养火者,先天无形之水火也。(先天水火,...

http://qihuangzhishu.com/603/12.htm

的详细解释_新华字典""字的意思_汉语字典的解释

...说服;劝说 [try to persuade] 义兴人谓为三横,而 处尤剧。或 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世说新语·自新》 鲰生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史记·项羽本纪》 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

http://hanwen360.com/x/8BF4.html

以通变称良——李东垣治虚人外感案赏析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补中益气,祛寒实表,保肺泻肝,诸法并施,标本同治,无愧为“中王道”、“中圣手”之称。 明代医家孙一奎在《旨绪余》中:“以通变称良,而执方则泥。”读本案,李东垣可谓知通变者。 ...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1424.html

六则_《本草新编》_中医本草书籍_【岐黄之术】

...病家富,遂生觊觎心;勿以病家,因有懒散志。或养痈贻患,或恐吓取钱,皆入恶道。铎劝行医幸毋索报。人不穷理,不可以学医;不穷理,不可以用药。理明斯知阴阳、识经络、洞脏腑、悟寒热虚实之不同、攻补滑涩之各异,自然守经达权,变通于指下也。否则,徒读...

http://qihuangzhishu.com/624/7.htm

共找到149,35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