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氏(伯宗)名医传〕(宋史作历代名医录)新唐志七卷 佚〔李氏(濂)医史〕明史十卷 存凡例曰。历代名医。凡史传所载者。谨备录之于前五卷矣。其有散见各家文集者。亦录之以备遗。则俱列于后五卷。一古之名医。前史已有传者。既录之矣。乃若张仲景...
...医学丛书。清·程永培辑。刊于1794年。包括《褚氏遗书》、《肘后备急方》、《元和纪用经》、《苏沈良方》、《十药神书》、《加减灵秘十八方》、《韩氏医通》、《痘疹传心录》、《折肱漫录》和《慎柔五书》等。现存清乾隆、光绪两种刻本,和1925年...
...医学丛书。清·程永培辑。刊于1794年。包括《褚氏遗书》、《肘后备急方》、《元和纪用经》、《苏沈良方》、《十药神书》、《加减灵秘十八方》、《韩氏医通》、《痘疹传心录》、《折肱漫录》和《慎柔五书》等。现存清乾隆、光绪两种刻本,和1925年...
...七方出于岐伯.谓气有多少.形有盛衰.治有缓急.上下内外之不同.故立七方以制之.十剂出于北周徐之才.谓十种是药之大体.详之则靡遗失.惟十剂内缺寒热两端.后人又加寒热二剂.足成十二剂医者但熟七方十剂之法.便可以通治百病.大方病有兼症.邪有强盛...
...浙江、陕西、安徽、广西、四川、河南等省市自治区也相继恢复或创建了医史分会,各地区,有些少数民族还举办过各种类型的医史学术会议,1992年8月于北京举办首届国际医史学术会议暨第十届中华医史学术会议。中国药史学会、马王堆医书研究会、文献学会等也...
...有四难 医家五失 七情皆听命于心 再论七情总由心发 人病何者为多 正气受逼则为邪火 三折肱医不三世不服其药辨 求疗尽告所悉 择医宜谨 详问为要 医家功德 十不治 为医首重读书论 为医须明十弊论 橘旁杂论下卷 论金石 轻重失宜先后失序 治重疾...
...骄恣率性,不遵戒忌,一也。轻命重财,治疗不早,二也。听信巫祷,广行杀戮,不信医药,三也。讳疾试医,言不由中,四也。不善择医,信人毁誉,或从蓍卜,五也。急欲速效,旦暮更张,杂剂乱投,六也。索即写方,制炮失宜,私自加减,七也。侍奉不得人,煎丸...
...医学丛书。又名《外科全书十种》。清·高思敬撰。1917年刊行。本书名为十种,实只七种。即《外科医镜》十二卷,《外科三字经》一卷,《外科问答》一卷,《逆证汇录》一卷(以上均外科著作),《五脏六腑图说》一卷,《六气感证》一卷及《运气指掌》一卷...
...医学丛书。又名《外科全书十种》。清·高思敬撰。1917年刊行。本书名为十种,实只七种。即《外科医镜》十二卷,《外科三字经》一卷,《外科问答》一卷,《逆证汇录》一卷(以上均外科著作),《五脏六腑图说》一卷,《六气感证》一卷及《运气指掌》一卷...
...如此病家,当革斯弊。警医箴至重惟人命,最难却是医。病源须洞察,药饵要详施。当奏万全效,莫趁十年时。死生关系大,惟有上天知。叮咛同志者,济世务如斯。...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