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业,世代相承者也。_《医学入门》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权之弟,为太常丞,撰《本草音义》七卷,《古今录验方》五十卷。治一道人心腹烦满弥二岁。公诊曰∶腹有蛊,误食发而然。令饵雄黄剂,少选,吐蛇,如姆无目,烧之有发气乃愈。江哲 字明远,宋婺源人,以名家十五世。公益通儒书,务以其术活人,则大所居为...

http://qihuangzhishu.com/346/12.htm

汪衢序-螽斯广育 _《古今统大全》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螽斯广育者,孰集之?徐氏汝元集而传之,以公于人也。汝元,余故友襄府典鳝鹤山遗腹子也,生质敏颖,幼从学于太学生叶光山,攻举子业,既而多病,复问医学于余族侄子良。子良素以医术鸣,时汝元以儒通,故其术易精。其存心,每每以济人为急务,弗规于利,...

http://zhongyibaodian.com/gujinyitongdaquan/336-99-27.html

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古代对营养医师的称谓。“食词出自《周礼·天官》。周代将医学分为食、疾、疡、兽四科,从事饮食营养的医生称为食。其职责是专门从事饮食营养及卫生保健工作。参见疾条。...

http://qihuangzhishu.com/193/1043.htm

医学理论体系_民族中医傣_【中医宝典】

...傣族人民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积累了本民族丰富的传统医药经验,并吸收了古印度医学、汉医学的部份内容,总结出了套自己独特的医药理论,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医药体系,对边疆各族人民的身体健康和本民族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傣族传统...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zu/b12819.html

我国古代女趣谈_【中医宝典】

...的医术被汉武帝知道了,便将她征人宫,封为女侍,专为皇太后治病,深得太后的信任。 擅长针灸 施医利民 晋代,广东南海太守鲍靓的女儿鲍姑也是—代女名医,其夫葛洪是晋代著名的炼丹家,曾著有《肘后备急方》等医学名著。由于长期的耳闻目睹和家庭影响,...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840.html

医学史的理论研究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塔尔寺的门巴扎仑(医学校)、内蒙古的三镇医学旧址等,都具有史博物馆的性质。这些史文物与胜迹,生动而直观地证明了中国医学的悠久历史,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中国史博物馆学是中国医学史与博物馆学交叉的门新学科,是中国史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有着...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5-4.html

古丽副厅长谈新疆维医药的发展_民族中医维_【中医宝典】

...有关部门对于他们的定职晋升、职称评审及考核标准,实行了以实际业务能力和现有医学理论水平及行医资历为主要依据的特殊政策,解决了一大批维医药人员特别是名老维和师承人员无职称的问题。 实施维吾尔正规教育是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变,也是促进维吾尔...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zu/b12999.html

傣医药学发展现状_民族中医傣_【中医宝典】

...举办了傣班,陆续培养了批批傣医药人才;此外,在傣族地区还将傣医药纳入县级初级卫生保健方案,并为名老傣配备了徒弟,使他们的医药经验得以整理、发掘、继承和提高,同时抓紧进行傣医药文献的抢救整理工作。不少专家学者致力于研究傣族医药学,在广泛...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zu/b12820.html

中外医学交流_中医文化中发展_【中医宝典】

...三国以后,与外国的陆上、海上交通均已逐渐发达,交往逐渐开展,其间自然也带来了医药卫生方面的交往。 、中印医学交流 中印两国,都是古代的文明古国,各有自己的民族文化。两国的医学在古代都已十分发达。早在后汉时期波斯籍佛徒安世高开始翻译佛经,...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66.html

以药得名为善得子_《友渔斋话》_中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贵集大成,而秦越人过洛阳为老人,入赵为带下,入秦为小儿。又似入国问境,因地制宜者。我邑唐介庵先生,抱性慈浓,于医学深究南阳之旨,各家亦能探讨。中年后,以用大黄著名。凡士夫与穷巷僻乡,遇有热结不解者,必延唐大黄焉;于是乎先生之字,...

http://qihuangzhishu.com/715/50.htm

共找到809,87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