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医学相关学科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天才地反映了处于自然和社会环境中的人体的一般运动变化规律”。邓平修、常青主编的《医学方法概论》认为五行学说存在机械论的倾向,此类取象是一种表浅的方法。关于中医的理论概念的研究目前正与中西医比较研究结合起来,逐步向深化。二、医学社会学医学...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9-11.html

未来医学的发展要靠中医学_【中医宝典】

...临床医学,更注重病理解剖的研究。可以说,不同的哲学观念选择了各自的研究方法,形成了两种医学各自的特点,也产生了两种医学理论的一系列矛盾和冲突。 自从贝塔朗菲建立了一般系统论,就把人体看作开放的活系统,并极大地推动了生物哲学发展。在此基础上,...

http://zhongyibaodian.com/zs/80963.html

《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病 二、妇产科 三、儿科 四、外科 五、骨伤科 六、针灸与推拿 七、眼科 九、法医学 清代前中期少数民族医学 清代前中期军事医学 清代中期中外医药交流 清代前中期医学著作 清代前中期医家传记 台湾医学 一、台湾巫医时代及原住民医药 二、...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index.html

也谈中医学的概念与特点_【中医宝典】

...中医学是以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气、阴阳、五行学说为科学方法论,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和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医学理论体系。以中国传统医学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体,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疾病的诊断与防治...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5575.html

中国医学通史绪论(一)_【中医宝典】

...东方文化发展的特色形成的中国独特理论框架,及近现代西方科学的撞击及西医的传入,出现两个分明的层次,在东西方医学交汇中呈现复杂多态的状态。 夏商西周时期医巫并存,在卜筮史料中记载了大量的医药卫生的内容,形成了医学的雏形。 春秋战国之际,是中国...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736.html

从“取消中医”反思中医学的现状与未来_【中医宝典】

...)是很不够的。早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和五十年代,就有人数次提出废除中医的主张。事实证明,存与废并不听由某人或一行政命令所能左右的,而是以是否符合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实践为存废的依据的。然而,废的主张现在又被重提也不足为怪...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511.html

中外医学交流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三国以后,与外国的陆上、海上交通均已逐渐发达,交往逐渐开展,其间自然也带来了医药卫生方面的交往。 一、中印医学交流 中印两国,都是古代的文明古国,各有自己的民族文化。两国的医学在古代都已十分发达。早在后汉时期波斯籍佛徒安世高开始翻译佛经,...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66.html

辽夏金元时期医学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再两年,灭北宋。自1115年太祖至1234年末帝哀帝,经十世,历时120年。金初期推行女真文化,熙宗时(1136~1149),政府建立译经所,用女真文字翻译汉文经史,儒学广泛发展和兴盛起来。金代的科学技术也有一定的发展,医学名家辈出,如成...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199.htm

明代中外医学交流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1659),波兰人,任过波兰王sigismond的首席御医。在华期间,留意中国药物学,用拉丁文写出《中国植物》(Flora sinensis),实际是《本草纲目》的节本,是目前所知向西方介绍中国本草学的最早文献,清顺治十三年(1656)在维也纳...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5-9.html

医学源流论》在线阅读

...徐大椿(1693-1771年),又名大业,字灵胎,晚号洄溪老人。清代江苏吴江县松陵镇人。祖父徐釚,为翰林院检讨,曾纂修《明史》。父徐养浩,精水利之学,曾聘修《吴中水利》。徐大椿自幼习儒,旁及诸子百家,凡星经、地志、九宫、音律、技击无不...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98.html

共找到221,91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