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令养肾以御寒_偏方_【中医宝典】民间中药偏方

...与春风、夏暑、秋燥不同,冬天带给人的是另一种感受———寒。祖国医学认为,寒为阴邪,易伤阳气。由于人身之阳气根源于肾,所以寒邪易中伤肾阳。可见,数九严冬,若欲御寒,首当养肾。 冬天的生活起居要有规律,宜多开展力所能及的体育活动,这不但能...

http://zhongyaofangji.com/pianfang/4396.html

膏方_《外台秘要》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千金翼手膏方。桃仁 杏仁(各二两去皮) 橘仁(一合) 赤匏(十枚) 辛夷仁 芎 当归(各一两) 大枣(二十枚) 牛脑 羊脑 白狗脑(各二两无白狗各狗亦得)上十一味捣,先以酒渍脑,又别以酒六升煮赤匏以上药令沸,待冷,乃和诸脑等匀,然后碎辛夷...

http://zhongyibaodian.com/waitaimiyao/121-39-27.html

精选药 适口感 提高膏方疗效八步走(3)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庞国明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 在辨证施膏,正确确立主方之后,要合理选用药材。膏方旨在调养防复、缓图起效,与治病救危、务求速效有别,且需较长时间服用。因此,口感必须宜人,否则难以推广久服。选药组方时必须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用膏方不要和...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80938.html

肾病可用膏方调_【中医宝典】

...□ 孙伟 王跃娟 江苏省中医院肾内科 民谚有云:“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今年冬令补,明年可打虎。”《人参的膏滋药要忌生食萝卜。服含首乌的膏滋药要忌猪、羊血及铁剂。膏滋药不能与牛奶同服,因为牛奶中富含钙、磷、铁,容易与滋补性中药中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5872.html

心脑血管病患者冬令怎样进补_【中医宝典】

...□ 李尤佳 河南省中医院 冬季是精气匿藏的时节,此时由于气候寒冷,人体对能量与营养的要求较高,而且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相对较强,适当进补不仅可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还可为来年的健康打下基础。中医认为,冬令进补以立冬后至立春前这段期间最为适宜。...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5991.html

明医理 辨证准 ——提高膏方疗效八步走(1)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庞国明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 编者按:膏方又称膏滋,系指药材反复煎煮,去渣浓缩后加辅料制成的半流体或固体制剂,是中医的传统剂型。随着近年来膏方热的广泛兴起,膏方在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凸显出来。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院长、河南省首届名中医...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80915.html

缪希雍膏方加减愈中风偏瘫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歪斜,漏气漏水,头晕气短,腰膝困倦,痰多而白,食少纳呆,二便尚调,右上下肢肌力Ⅱ级,舌淡胖边有齿痕,舌边有瘀点,脉浮细。嘱中药汤剂和针灸治疗,患者畏中药汤剂麻烦难吃,针灸晕针,不愿服药针灸,于是变汤药为膏方施治。处方:人参250克,姜半夏...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6572.html

量体裁方预防疾病一天一勺简便易服_偏方_【中医宝典】民间中药偏方

...及体质虚弱者有较好的调理和治疗作用。只要处方得当、服用合理,不仅能促进急慢性病人康复,还可使正气旺盛、身体健康,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此外,膏方还具有毒副作用小、用量小、简便易服、省时省力的优点。 红楼梦中的医学知识 进补前要调脾胃 冬令进补...

http://zhongyaofangji.com/pianfang/4294.html

精工艺 细制作 —— 提高膏方疗效八步走(4)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庞国明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 确立主方、选好药材之后,将要进行膏方的制作。膏方制作的工艺已经流传千年,工序繁复,要求严格,否则难达到“滴水成珠”的基本要求。俗话说,膏方补不补在医生,灵不灵在制作。如果工艺不精、制作欠细,必将直接影响到...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80965.html

冬令饮食起居应护阴_【中医宝典】

...冬至是“数九”之首,从冬至起,北半球进入一年中最冷的“三九”时节。中医专家提醒,冬令进补要注意收藏,饮食起居要以敛阳护阴为根本,并注意防寒保暖,避免过度劳累。 感冒发热勿“食复” 北京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李建表示,冬季饮食虽以温热、温补...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6537.html

共找到81,15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