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希恕_胡希恕运用经方三辨浅析 辨病位 辨病性 辨方证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实质的认识要灵活地运用经方必须先明白六经的本质,胡希恕先生学宗仲景,深受王祥徵影响,兼采汤本求真之论,认为六经辨证不是脏腑辨证而是八纲辨证。《伤寒论》虽以六经分篇,如“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等。然...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huxishu/1162-2-1.html

辨证_《中医诊断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历代医家通过长期临床实践,逐渐发展形成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经络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等。这些辨证方法,虽有各自的特点和侧重,但在临床应用中是可以相互联系,互相补充的。其中病因辨证是着重从病因角度去辨别证候,是...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xue/92-4-0.html

《中医诊断学》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肾与膀胱病辩证 六、脏腑兼病辨证 第四节 经络辩证 一、十二经脉病证 二、奇经八脉病证 第五节 六经辩证 一、六经病证的分类 二、六经病的传变 第六节 卫气营血辨证 第七节 三焦辩证 第五章 诊断与病案 第一节 诊断 一、证候诊断 二、...

http://qihuangzhishu.com/92/index.htm

《中医诊断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胃病辨证 四、肺与大肠病辨证 五、肾与膀胱病辩证 六、脏腑兼病辨证 第四节 经络辩证 一、十二经脉病证 二、奇经八脉病证 第五节 六经辩证 一、六经病证的分类 二、六经病的传变 第六节 卫气营血辨证 第七节 三焦辩证 第五章 诊断与病案 第一...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xue/index.html

六经本病_《伤寒指掌》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下文云.七日巨阳病衰.头痛少愈.八日阳明病衰.身热少愈.九日少阳病衰.耳聋微闻.此言病之向愈.大约以七日为期.以七日始行尽本经也.故太阳病至七日始衰.而头痛少愈.则六日内只在本经.非传至厥阴明矣.注疏者.以六日为传经已尽.以七日巨阳病衰为再...

http://zhongyibaodian.com/shanghanzhizhang/934-6-5.html

下焦病证_【中医宝典】

...阴虚证基础上又见火旺为特征;本证有温热之邪侵袭及阴亏的特征。 辨证注意点:以温热之邪侵袭下焦,邪留阴分,肝肾之阴亏损为特征。 从病位辨证角度看,下焦病证还当包括其他病证。如湿热下注下焦证可表现为身热,少腹痞满,大便不通或小便不利,舌红苔腻,...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3809.html

太阳少阴证鼻衄_《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_中医医案书籍_【岐黄之术】

...初诊】鼻衄已十日,鼻腔出血仍阵阵外渗,血色暗红,面色苍白。饮食难下,四肢逆冷,恶寒身痛,微咳。舌质暗淡,苔白滑,根部微黄腻。阳虚之人,外感寒邪,正气虚弱,失血统摄,阳气被遏,脉络淤滞,血不循常道而外溢。此属太阳少阴证鼻衄。法宜助阳解表,温经摄...

http://qihuangzhishu.com/1036/42.htm

六经病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病名。即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六经病症。《伤寒论》把外感疾病发展、变化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证候,依据所侵犯的经络、脏腑病变部位,受邪轻重,邪正盛衰,辨其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分为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太阴经、少阴经...

http://qihuangzhishu.com/191/446.htm

寒邪六经俱受不必定自太阳_《医学读书记》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传经次第,先太阳,次阳明,次少阳,次太阴,次少阴,次厥阴,此其常也。然而风寒之邪,亦有径中阳明者。仲景云∶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而紧。又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是也。不独阳明、少阳为然,即三...

http://qihuangzhishu.com/326/34.htm

六经辨证治疗不孕症_【中医宝典】

...辨证治疗不孕症 摘要:《生姜汤的加减化裁而成。载《金匮•妇人杂病门》,主治“小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干口燥”,“亦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或月水……至期不来”,是仲景用以“养血温经”的良方。腹诊以少腹冷痛,胀满,按之无力...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5066.html

共找到48,04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