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医书。清·顾靖远撰于1718年。十六卷,共六种。即《素灵摘要》、《内景图解》、《脉法删繁》、《格言汇要》、《本草必备》和《症方发明》。此六种皆系作者选录《内经》、《伤寒论》及历代中医著作中的精华部分,并结合个人的学术经验加以归纳整理...
...方随证附,辨明异说,发挥隐旨。如麻黄、桂枝、白虎、承气汤证等,各以相关条目归纳类聚,揭示了伤寒方证一体的规律性。柯氏阐析、注疏,条理比较清楚,并能充分发挥个人见解。其以方类证的研究方法颇受后人推崇。在《伤寒论》注本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刊本颇多,...
...脉学名词。指一种来疾去迟的脉象。为表邪有余而里气不足。《注解伤寒论》:“初持脉,来疾去迟,此出疾入迟,名曰内虚外实也。”...
...脉学名词。指一种来疾去迟的脉象。为表邪有余而里气不足。《注解伤寒论》:“初持脉,来疾去迟,此出疾入迟,名曰内虚外实也。”...
...三日,患生热病,此即《内经》所谓“夏至以前为病温,夏至以后为病热”是也。初为恶寒发热,旋即但热不寒,溅溅然自汗出。至第三日,大汗如洗,他医治之无效。第四日始延余诊。入室时,即见其仰卧于水泥地上。赤膊赤足,仅着一短裤,周身皮肤如中酒,目亦潮红...
...明代医家。芗溪马鞍山人。自幼习医于《伤寒论》颇有研究,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以成元己《注解伤寒论》为蓝本,将其本人二十余年的研究心得,撰成《伤寒类证》十卷,条析类证,分门为卷,以其脉法精纯,有证有论有方者,为内篇;以其精粗相驳者,为...
...伤寒著作。全称《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十七卷(即《医宗金鉴》卷一-十七)。清·吴谦等纂注。编者鉴于《伤寒论》的一些旧注本,每多“随文附会,难以传信”,遂予订正,详加注释,并选集过去注本中能阐发仲景经义的见解以备参考。在编次方面,将平脉法...
...伤寒著作。全称《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十七卷(即《医宗金鉴》卷一-十七)。清·吴谦等纂注。编者鉴于《伤寒论》的一些旧注本,每多“随文附会,难以传信”,遂予订正,详加注释,并选集过去注本中能阐发仲景经义的见解以备参考。在编次方面,将平脉法...
...病状名。指病情严重、预后不佳,虽能行走,却已见死脉者。《难经·十四难》:“(脉)再呼一至,再吸一至,呼吸再至,名为无魂。无魂者当死也。人虽能行,名曰行尸。”《注解伤寒论·平脉法》:“脉病人不病,名曰行尸。”...
...是古代用来保健与治病的一种方法。具体内容包括后代所说的气功和体育疗法两种形式。注:导引有几种解释:运动肢体。唐.王冰在《素问.导法方宜论》的注解中说:「导引,谓摇筋骨,动支节。」支节即四肢关节。自己按摩。《一切经音义》:「凡人自摩自捏,...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