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义 “方证”又称之为“汤证”、“丸证”、“散证”等。不难理解,“方证”的“方”,乃概指方剂。而“方证”的“证”则需要深入探讨,加以明确。 “证”指证候 刘渡舟先生说:“《伤寒论》的证,又叫‘证候’,乃是反映疾病各种痛痒的一个客观‘验证’。...
...桂枝三两生姜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麻黄细辛各一两附子(炮)一枚右七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分温三服,当汗出,如虫行皮中即愈。□师曰: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黄汗。风水其脉自浮,外证骨节疼痛,恶风;皮水其...
...目录 《伤寒总病论》附子鳖甲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伤寒总病论》:附子鳖甲汤【处方】鳖甲半两,白鲜皮半两,茵陈半两,细辛1分,桂枝1分,白术1分,吴茱萸1分,附子1分,枳实1分,大黄3分,生姜1两。【功能主治】天行病经七日以上,热...
...目录 《东垣试效方》羌活附子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东垣试效方》:羌活附子汤【处方】麻黄0.9克(不去根、节)黑附子0.9克 羌活1.5克 苍术1.5克 防风0.6克 黄耆3克 甘草 升麻各0.6克 白芷 白僵蚕 黄柏各0.9克【...
...。 以伤寒太阳表证来说,当治以发汗解表。《伤寒论》中有麻黄汤、桂枝汤、大青龙汤、小青龙汤等等,即是根据不同病证而设。同时又有麻黄汤、桂枝汤、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越婢一汤等不同方证,同属于太阳病表不解,但治有不同,药量亦不相同。太阳表证明显...
...〔辛温。入心、肺、肝、肾四经。反藜芦。〕治少阴头痛,〔故仲景治少阴症,有麻黄附子细辛汤,亦止诸阳头痛,诸风通用。〕疗风寒鼻塞。〔辛香开窍也。〕大辛纯阳,凡血虚内热头痛,阴虚火升鼻塞戒之。即入风药,不过五分而止,以其性最燥烈。。...
...目录 《圣济总录》麻黄防风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圣济总录》:麻黄防风汤【处方】麻黄(去根节,先煎,掠去沫,焙干)3分,防风(去叉)3分,芍药3分,防己半两,桂(去粗皮)半两,芎䓖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甘草(炙)半两,白术半两...
...麻黄(去节)二两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甘草(炙)二两右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一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集解】柯琴曰:彼太阳病而脉反沉,便用四逆以急救其里,是里寒阴盛也。此少阴脉而表反热,便于表剂中...
...为阳旦汤。以泄肺热也。皆是脾肺之药。是则桂枝虽太阳解肌轻剂。实为理脾救肺之药也。此千古未发之秘旨。愚因表而出之。又少阴病发热脉沉。有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少阴与太阳为表里。赵嗣真所谓熟附配麻黄。补中有发也。)是以风寒郁肺而见咳逆上气...
...解表,配杏仁则止咳平喘,配干姜则宣肺散寒,配石膏则宣肺泄热,在麻黄附子细辛汤中配附子则温经发表,在阳和汤中配肉桂则温散寒邪、宣通气血。3.综上所述,麻黄的临床应用主要是取它宣、散两个方面的功效。【方剂举例】麻黄汤(《伤寒论》):麻黄、桂枝、...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