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在中医学术发展中的作用_【中医宝典】

...。宋金元时代,明末清初以及五四运动以后,均有名医群体出现,这三个历史时期,恰恰标志着中医学术的三次较大发展,即分别是中医学的普及争鸣和中医流派的出现,温热经纬兰台轨范等等,无不反映出他们为事业发展而下的苦心,客观上确实为后学提供了...

http://zhongyibaodian.com/zs/50159.html

难经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并结合个人见解予以发挥,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徐大椿所著难经经释(1727)2卷,以内经理论为本,阐发难经义理及其学术渊源,其中述源析变、考订辨论、诠释发挥,颇具参考价值。黄元御所著难经悬解(1756)2卷,主要结合个人学识及...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77.htm

四塔五蕴—傣医的理论基础_【中医宝典】

...傣族医药学自成理论体系,“四塔”和“五蕴”是始终贯穿整个傣医学术的重要理论体系,也是研究傣医学术思想必须深入探讨学习的课题。 “四塔”(土、水、火、风)和“五蕴”理论派自南传佛教。在公元9世纪觉音所著的清净道论中,详细记述了“四塔”、...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440.html

五色养五脏_膳食养生_【中医宝典】

...的滋养 黄帝内经中说:绿色养肝、红色补心、黄色益脾胃、白色润肺,黑色补肾。以大家常吃的绿豆、红豆、黄豆、白豆、黑豆为例: 五豆的功用: 绿豆的功效:性味甘凉,具有清热解毒之功,入肝经 红豆的功效:性平,有清热解毒、活血排脓,健脾益胃、...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3538.html

中药四气五味物质基础有新说_【中医宝典】

...电子对的接受者,酸碱电子理论和软硬酸碱原则以及前线轨道理论可与中药的气味对应结合予以解释。即得吸电子为阳-酸-气,失推电子为阴-碱-味。此假说可能成为中西医药的结合点/桥梁。 假说2:中药四气五味宏观化学成分说。根据假说1提出中药四气五味在...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536.html

关于李经纬内经全释_【中医宝典】

...。内经内景图实际上可能都源于黄帝内经之有关内容,而内经之命名,可能包含着“内丹修炼”经典之意。 二、内经与中医学、道家的关系 内经的内容实质来看,所示人体脏腑经络生理与解剖部位关系看,与中医学健康长寿、...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9682.html

内经针法_中医刺灸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内经包括灵枢素问两部书,各八十一篇。主要阴阳、脏腑、经络、病机、诊法、治则、针灸、按摩、方药、疾病、摄生等各方面,对人体的生理活动、病理变化以及诊断治疗方法作了较为全面而系统的论述,奠定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内经中...

http://qihuangzhishu.com/113/108.htm

五脏子母虚实鬼贼微正论_幼科折衷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正邪,宜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内经云∶滋苗者必固其本,伐下者必枯其上。逆其根,伐其本,则败其真矣!按刘宗浓云,此五行生克之通论也,义见难经五十难及后五脏补泻治要论,宜参考之。...

http://zhongyibaodian.com/youkezhezhong/755-11-33.html

中医疾病预测的理论基础_中医疾病预测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存在的,是密切相关的。因此,疾病的信息也必然是互通的,足见中医脏象理论是疾病预测的物质基础。二、人体脏腑与体表五官九窍皆相通应五官和五脏相应,在内经早有提出,如:“以官何候?岐伯曰:以候五脏。故肺病者,喘息鼻;肝病者,眦青;脾病者,唇...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jibingyuce/128-4-2.html

象模型:易医会通的交点——兼论中医学的本质及其未来发展_【中医宝典】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5年第2期。 ⑤ 李申:周易与中医关系略论,载易医文化与应用,华夏出版社,1995年。 ⑥ 其成:易学与中医(第2版),中国书店出版社,2001年1月; 其成:论周易与内经的关系国际易学研究第...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4075.html

共找到893,88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