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根据三年制教学计划及全国中等按摩专业统编教材编审委员会讨论制定的教学大纲编写的。供中医按摩医士专业使用。《伤科按摩学》是中医按摩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防治皮肉、筋骨、气血、脏腑、经络等损伤疾患的一门科学。全书包括总论、伤筋、...
...古病名。清·曾懿《妇科良方》:“产后小儿生下失血过多,遂遗下一物,如脂膜状,乃气血素亏,产前劳伤,肝之脂膜,随血崩堕,名曰肝萎。治宜大补气血,略加升提之品。”虽名肝萎,实系残留之胎膜随恶露而下。应密切观察恶露情况,如继续下血,量多不止,宜...
...阴阳五行、人与自然等一系列重要观点,不仅为中医内科学奠定了理论基础,还论述了200多种内科病证,一般都能从病因、病机、转归、传变及预后等方面加以论述。汉代张仲景总结前人经验,并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着成《伤寒杂病论》,书中伤寒部分(后人将其整理...
...病名。见《中医妇科学讲义》。经行先后无定期证型之一。肝司血海而主疏泄,喜条达。若愤怒伤肝,精神抑郁,使肝气逆乱,血海蓄溢失常而经期先后不定。症见经期先后不定,经量或多或少,色紫稠粘,行而不畅,抑郁不乐,时欲叹息,胸乳胀痛不舒。治宜舒肝解郁...
...治偏头痛方 组成:杞子30克,中医妇科学讲义》等多部教材,在医学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部分论文内容被载入一些专著或教材中,其中《滑胎的治疗经验》被载入《中医精华浅说》一书中,治疗习惯性流产的验方“调补冲任汤”及治疗崩漏系列方剂被载入《...
...,即汗、吐、下太过,阴精耗散;它病所致者,即产后失血或汗证、血证、呕吐、泄泻、久病体虚等,伤精损液,导致津伤液脱,亡血失精,筋脉失养而成。如《景岳全书·痉证》说:“凡属阴虚血少之辈,不能养营筋脉,以致搐挛僵仆者。”《温病条辨·湿痉或问》说:...
...【功能主治】祛寒行瘀。主产后恶露不下,腹痛呕吐,四肢微冷,时恶寒而不发热,唇淡口和,苔白底淡,脉沉迟无力。【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中医妇科治疗学》...
...与溃疡、产后多患之,乃败证也。若大补气血,多有可治者;若作风治,速其危也。痉论法,俱详见《杂证谟十二卷·痉证门》,所当参阅。...
...中医养生保健文化中,妊娠期的保健尤有特色。所谓妊娠期保健,即古人所谓胎养学说。主要记载在历代妇科与儿科的书籍中,如《千金方》中称“养胎”,《产孕集》中称“养孕”,《中医妇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 [3]朱秀英....
...五倍子100克,炒乌梅50克,炒蒲黄30克,山豆根30克,冰片15克。上药各研细末,和匀,制成栓锭,塞入阴道,每日一次。㈢ 宫癌粉1-7号(录自《实用中医妇科学》)1号:败毒去腐。乌梅炭30克,鸦胆子、轻粉、生马钱子各3克,生附子6克,雄黄...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