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仲瑛_中医辨证思维方法与内容--国医大师周仲瑛讲中医临证技巧(三)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 周仲瑛 南京中医药大学辨证概念及重要性辨证就是辨别、识别证候。中医“证”相当于西医诊断,它中医关于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把握疾病某阶段本质一种概念。换言之,就是为了达到明确诊断而进行思维──在全面而有重点地搜集病史、症状、...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zhouzhongying/1103-3-3.html

心身疾病和亚健康刚柔辨证_【中医宝典】

...一个新阶段。 情志因素与心身疾病 情志致病学说最早起源于黄帝内经,其中指出“精神内伤,身必败亡”。后来历代都有发展,特别三因极—病证方论中提出“内因、外因、不内外因”致病学说,其中内因即为情志致病。清代王旭高专门论述了治肝三十法,...

http://zhongyibaodian.com/zs/50460.html

提倡中医文化促中医发展——访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馆长刘文瑞_【中医宝典】

...中医。文化不彰,医道不辨,医术则不明。他说,从黄帝内经开始,中医药文化哲理就十分清晰,阴阳学说五行相生相克、经络气血、四诊八纲、整体宇宙观、辨证论治哲学思想基础已经奠定。随着社会形态、物候等环境因素变化,形成了以黄帝内经思想...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5593.html

温病学说发展与成熟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温病学说中医在漫长岁月里,沿着中医理论体系发展与外感发热性、流行性疾病作斗争得来中医学宝库中的瑰宝之一。吴有性之后研究温病学者逐渐增多,戴北山之广瘟疫论及喻嘉言、陈平伯之论温以及余师愚之论疫、周扬俊论温热暑疫等等。他们于温热...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72.htm

阴阳学说_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地用于阐释人体生命活动和病理变化,指导着人们对疾病诊断、治疗及预防。究其意义,诚如灵枢 ·病传所说:“明于阴阳,如惑之解,如醉之醒。”中医学在运用阴阳学说时候,又对其进行了发展和充实,如运用大量医学实例,详细...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lilun/a10966.html

辨证分型不容否定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对疾病基本证治规律揭示 从伤寒论六经辨证经证、腑证分治,到温病学派之卫气营血纲下的证型划分,应该辨证分型早期代表。辨证,即意味着分型,有辨证论治,就必有辨证分型,也只有辨证分型,才能体现辨证论治。一句话,辨证论治,就是因地因时...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80581.html

明辨外感内伤 拓展经方应用(下)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那么,出身于外感学说经方,可不可以用内伤学说指导使用呢?脱离六经辨证,在脏腑辨证指导下使用经方,是不是经方发展呢?答案当然肯定。 胡希恕先生明确提出:“伤寒论六经来自八纲。”冯世纶老师经过详实论证指出:“经方方证源于神农...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9701.html

张云鹏_二、重视系统观念 主张多元辨证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整体观念上,采用综合原则去认识疾病,分析疾病,处理疾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治病必求其本”,这个“本”指凡属一切造成这疾病因素综合性名称,治其本也就是综合调节,使生命回复到一定轨道上。先生对疑难杂病尤宗综合调节,采用温凉并进,从...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zhangyunpeng/547-3-2.html

脏象学说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脏象学说关于人体脏腑形态功能及其与人体其它组织器官相互关系中医生理学说。脏腑形态与名称:内经之前和各种现存和出土医学和非医学文献,尚无系统论述人体脏腑形态结构者,不过到春秋时期,对脏腑认识有了显著进步。史记·扁鹊仓公...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58.htm

中医学理论体系组成_中医基础理论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大量地引用气、阴阳、五行、形神、天人关系等重要哲学概念和学说,去阐明医学中的问题,使之成为中医学重要概念和理论,把哲学理论与医学理论熔铸成为一个不可分割有机整体,体现出中国古代东方特殊思维方式。中国古代哲学为中医学理论形成和发展奠定...

http://zhongyibaodian.com/jichulilun/44-1-2.html

共找到1,098,37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