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对养生学的贡献_养生文化_【中医宝典】

...《黄帝内经》总结了先秦时期医学的丰富的实践经验,也吸取了诸子百家对生命的认识的大量知识,对于养生从理论、原则和方法等,都做了较为全面的论述。 从而奠定了中医养生学的理论基础。 1.对生命起源及本质的认识 《素问》指出:“人以天地之气生,...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5100.html

寒冷冬季如何防病养生_冬季养生_【中医宝典】

...人秉天地之气而生,四时之法而成,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故冬季养生应顺应自然气候。冬天是生机潜伏、万物蛰藏的时令。此时,水寒成冰,大地龟裂,人应早睡晚起,待到日光照耀时起床方好。不要轻易扰动阳气,妄事操劳。要使神志深藏于内,安静自若;要躲避...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4322.html

春季养生三重点——调神活动宽身_【中医宝典】

...就得掌握自然界的四时阴阳变化规律特点,以一定的养生方法来维护和加强机体的阴阳平衡使之能够相适应。 四时之中,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气候变迁,是自然变化的一个明显规律,人当应之顺之,因而便有四时不同的养生之法。时值春季,春令“发陈”,就是说...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7755.html

五行学说分类概论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五行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宇宙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所构成的,是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相杂相和而化生的。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二、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 (一)五行各自的特性 1、木的特性:木曰...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589.html

协调平衡_《中医养生学》_中医养生书籍_【岐黄之术】

...阴阳平衡的特点。可见,协调平衡是生命整体运动之核心。根据这一理论原则,很多学者进行了平衡保健研究,提出了新的养生保健方法,例如:(一)元素平衡保健法我国古代的五行学说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而...

http://qihuangzhishu.com/152/22.htm

五行的生克乘侮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五行学说认为,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乘、侮的关系。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可以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而五行的相乘相侮则可以用来表示事物之间平衡被打破后的相互影响。 相生即相互资生和相互助长。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585.html

气一元论、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的关系_《中医基础理论》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自然观,气一元论是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基础。“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是天地自然之气合乎规律的产物。人体就是一个不断地发生着升降出入的气化运动的机体。人体的气可分为阴气和阳气两类。阴阳匀平,命日平人。生命过程就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运动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jichulilun/44-2-4.html

阴阳与五行的关系_【中医宝典】

...阴阳学说主要说明事物对立双方的互相依存、互相消长和互相转化的关系;五行学说是用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及生克乘侮规律,以说明事物的属性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中医学里,二者皆以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为其物质基础;都是从宏观自然现象(包括)人体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476.html

养生亦重“黄金律”_【中医宝典】

...是一个0.618比例关系,大至四分动六分静才是较佳养生之法。 饮食医学专家分析后还发现,饭吃六七成饱的人几乎不生胃病;摄入的饮食以六分粗粮、四分精食为适宜。 环境人为什么在环境温度为22℃~24℃时感觉最舒适。因为人的正常体温37℃与...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799.html

天地人和 中华养生之精髓_【中医宝典】

...□ 曹恒 北京先有康中医技术研究院 《内经·素问》曰:“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类作为大自然的精灵,只有亲近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在这个宇宙时空中健康地生存和发展。养生是人们在劳动和生活实践中,为了保护生命、繁衍后代、保持...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7698.html

共找到46,14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