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后,采用一定的分析手段,得到能够标示该中药材或中成药特性的色谱或光谱的图谱,称之为中药化学指纹图谱,简称为“中药指纹图谱”。目前,国际上采用指纹图谱对植物药进行质量控制,效果显著,如韩国、日本、德国等,尤其是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对...
...定量构效关系研究,说明了进一步优化活性的结构改造方向;以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Celecoxib)为阳性对照,选择了12个高活性化合物进行体内抗炎活性试验,从中选择5个做耐受性试验,进而优选出两个做镇痛和药代动力学试验;提出“适度抑制”...
...中药的质量控制大致上有两种取向,是模仿化学合成药物的质量控制模式,即以已知的某一单一活性成分或有效成控制质量的指标,给以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借以判断药品是否“合格”。种模式已经沿用了半多世纪,只是分析手段的新和测定指标的更迭。对于化学药品...
...我国自1985年起开始实施药品注册审批以来,批准的新药有1000多种,地标转国标的中药约4600个,原部颁的品种和我国《药典》中已有的品种约4500个。到,中药品种累积达1万多个。然而,在如此多的中成药里,临床应用广泛、市场份额巨大、研究...
...主要成分及含量:西洋参的地下及地上部分含有多种生理活性成分,其中有西洋参皂甙,主要是三萜类化合物,与人参三醇与齐墩果酸,Rb组和Rg组生理活性较强,R0组活性较弱。不同部位各种成分及含量有所不同,根中总皂甙含量5-10%,茎含量为2.18...
...代半胱氨酸(Se-Cys)相对应的遗传基因密码子TGA在生物体内的发现,使对硒的生物化学本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此同时,具有类似硒酶生物活性的小分子有机硒化物Eb鄄selen的出现,为硒的有机化学、药物化学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 研究表明,硒...
...药效活性部位、主要活性成分,将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尽可能对应起来,则进行新药开发研究时,可以根据需要而进行合理的取舍,达到改进剂型,或提高疗效,或降低毒副作用,或提高质量的目的。同时国家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中药的基础研究,加大对专门人才的...
...ehling博士针对这些痤疮问题的起因总结出几类活性物的作用。其中对于痤疮丙酸杆菌,一些植物提取物具有很好的抗菌作用,如天然茶树油,它含有的松油烯-4-醇等成分对痤疮丙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绿茶提取物则被发现具有...
...不容乐观。毋庸讳言,无论是科研院所还是企业,都还缺乏先进的科研设备仪器,现有的设备老化、陈旧,提炼中成药内的生物活性成分效率低。据调查,用传统设备,提炼中成药的生物活性成分一般需要1~18小时。由于每种中药材的活性成分多达数百种,因此,对...
...则表示对此敬谢不敏。Carolyn Buck-Luce认为,“如果想让境外投资者对中国的中药产业产生兴趣,就得提出关于中药成分的科学性报告,让全世界都了解中药的活性成分,而不是只靠中国人本身的信心。”她表示,中药要想获得进一步认可,仍然面临...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