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己、张元素、刘完素、张子和等,他们的成就影响深远,在中国医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1206年,铁木真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国,确立分封制度,尊称他为成吉思汗。此后,成吉思汗及其后继者,经过一系列征战,成为横跨欧亚大陆的汗国。成吉思汗孙...
...汇通思想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清初西学在中国的早期传播。1890年李鸿章在为《万国药方》作序时提出,“倘学者合中西之说而会其通,以造于至精极微之境,与医学岂曰小补!”他提出“合中西之说而会其通”的主张。西洋医学在我国广泛传播,引起了中医界的...
...教育新法令》有关医药教育规程令颁布两次。第一次民国元年(1912年)11月22日部令第25号。《医学专门学校规程令》部令第26号《药学专门学校规程令》,医药两门各课程学科均漏列中医中药。第二次民国二年(1913年)1月,教育部公布大学规程,...
...贯珠集》(1810年刊),为研究仲景学说甚有影响之著作。又著《金匮翼》八卷(1768)、《医学读书记》二卷(1729)、《静香楼医案》一卷,均行于世。七、薛雪薛雪(1661~1750)字生白,号一瓢,又号槐云道人、磨剑道人、牧牛老朽。江苏...
...在药物使用上按照傣医的理论,使用复方组成,一方少则二,三种,多则三十余种药物不等,有专方治病的,也有一病数方的。关于傣医学临床实践的记录则是大量散播于民间的医学手稿,这种手稿称为《旦哈雅》、《丙利雅》,医学手稿记录和总结了傣医们长期以来积累...
...公共卫生事业的开端近代中国医学的变革从体系上看是由以中医学为主导的传统医学体系向以西方医学为主导的近代医学体系的转变。直至本世纪初,以医院为中心的西医模式与以个体开堂行医的中医模式尚处于平衡状态。尽管前者在眼科、外科等手术学科上有明显优势...
...比较系统而完整的温病学说,从而使温病学成为独立于伤寒的一门学科,它既补充伤寒学说的不足,又与伤寒学说互为羽翼,使中国医学对外感热病的理论、诊断与预防等,向着更加完善的方向继续发展。清代温病学说的主要成就,可归纳为:(一)确立了温病的辨证论治...
...一、西医眼科学的传入1807年英国传道会派马礼逊来广州传教,1820年他与英国东印度公司船医李文斯敦在澳门开设诊所,治疗内、外科疾病,兼治眼科疾病,西方医学传人中国之时,也是西医眼科传人之时。这是因为当时欧洲眼科施行白内障手术已较为成功,...
...明显。文化价值的取向成为医巫的分水岭,医药的取向是科学文明与精英文化,而巫则基本上转向下层位文化和神秘主义。回顾巫医在中国医学发展史上的作用和地位,应当指出:在不同历史时期之作用是很不相同的。在巫作为历史发展新生事物诞生及其发展之初期,巫医...
...作为问难之“难(nan,发音为四声)”,清·徐灵胎《难经经释·自序》说:“以灵素之微言奥旨,引端未发者,设为问答之语,俾畅厥义也。”另一种观点认为,以“难”字作为难易之“难(nan,音同“男”,二声)”。唐·杨玄操《难经注·序》说:“名为...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