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宏慈:中医院校不到中医_中医文化中医思考_【中医宝典】

...而失去中医的灵魂。我认定真正的中医在民间,在中医院校里不到真正的中医,不仅如此,中医院校基本上成了西医的附庸,其毕业生基本不会看病。按一些老中医的说法,中医学院培养的基本上是中医的掘墓人。写《医行天下》,就是为了让人明白什么是真正的中医,...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962.html

周仲瑛_国医大师周仲瑛对青年中医治学的五点建议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韩旭 李七一 陈四清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对于青年中医如何治学,国医大师周仲瑛结合自己的体验,提出以下5点意见。学当求径 无捷径、无取巧之门径。学习中医的门径有二:一种是从源到流。以四部经典著作奠基,要系统学习,然后再下溯历代医著。...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zhouzhongying/1103-2-0.html

禁区也可突破——读《实用中医禁忌》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刘世峰 重庆市荣昌县人民医院 中医,中药“十八反”、“十九畏”,妇女用药禁忌,不可回避。在临床上,哪些该忌,哪些不忌,中药“十八反”、“十九畏”是否都是对的呢?近读第三、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王辉武教授主编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68937.html

如何对待《内经》的脉法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要理解《内经》的脉法是脉法的形成过程,它在内容丰富多彩的同时,反映出在它前一个时期的起源的内容和在它之后深化、统一等进一步完善的素材和基础的意义。 脉法是医经一派的成就和待色之一,它记载于现传世的医经著作《内经》之中这是中医典籍中最古老最...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87.html

汉唐时期_《中医养生》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世,并且互相渗透、融合。其中,有关养生方面的内容,便被当时的医家、方士所继承,从而进一步充实和发展了中医养生的内容。一、养生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汉唐时期的养生学思想发展,大致有如下几个特点:①对养生理论的阐述往往是融医、儒、道、佛诸家养生思想...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xiyiyangshengxue135/152-3-3.html

先秦时期_《中医养生》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先秦诸子理论及医药学实践之大成,为中医养生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现将其要点归纳如下:(一)对生命起源的认识《内经》认为生命与自然界息息相关,《素问·宝命全形论》指出:“天地合气,命之曰人”,认为自然界的阴阳精气是生命之源,这种认识是...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xiyiyangshengxue135/152-3-2.html

中医医案的历史与成就_【中医宝典】

...,要升华新的理论,均有必要认真研究中医医案。本文就中医医案的悠久历史和光辉成就予以概述。 悠久的历史 刘权之在《杏轩医案》序文中说:“医案之作,谓与《灵枢》、《素问》并传可也。”而谢利恒则认为医案之作始于《史记》,两说孰是孰非?言始于《...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601.html

认识中医的今昔与未来_【中医宝典】

...,陆续发表《“中医科化”失败的原因分析》、《告别中医中药》等排斥中医的文章。认为“中医的概念没有科学基础中医方法得不到实践检验,中医科化成本太高,所以不可能科学化”、“中医在生理和病理上的盲目性,使得中医关于药的概念相当混乱”。提出了...

http://zhongyibaodian.com/zs/50461.html

癌瘤的阐述_【中医宝典】

...癌瘤是研究癌瘤的发生、发展、预防及治疗的专门学科。建国以来,我国在癌瘤的防治方面,医务界作了大量的工作,出现了不少的新苗头。初步探索出一些治疗经验,使许多病人症状减轻或痊愈。但是,我们对于癌瘤的形成原因和病机等,还了解的不够,还未能总结...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5770.html

一个月能学会诊脉看病吗?_【中医宝典】

...经常有朋友打电话来询问,华氏脉诊事宜,其中有很多朋友总心存疑虑,一两个月就能把诊病治病学会吗?读中医大四五年还不会诊病开方,你们那儿怎么会得这么快?下面就这个问题谈一下我的看法: 一、在我这里学习中医,理论联系实践。在学校学习那是...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9012.html

共找到389,25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