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有何讲究_【中医宝典】

...有人说,看中医不就是去看病吗,哪还有什么讲究呢?其实不然,看中医时有许多需要注意的问题,而且是患者就诊前必须了解的。 中医诊察疾病的重要手段是望、闻、问、切,称之为“”。通过望、闻、问、切这种诊察方法收集病人的有关资料,加以综合分析...

http://zhongyibaodian.com/zs/50280.html

扁鹊之望、闻、问、切_【中医宝典】

...颇有价值的《扁鹊内经》9卷和《扁鹊外经》12卷,可惜均已失传,这是祖国医学的极大损失。扁鹊精通望、闻、问、切,尤以望诊和切脉着称。医圣张仲景对其十分尊崇和赞誉。 扁鹊曾望诊齐桓公的面色,认为他有病,不治将深,但他不听劝告,拒绝医治,不久抱病...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5665.html

中医诊断学》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 第二节 中医诊断学的原理及其原则 一、诊断学原理 二、诊断学原则 第三节 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第一节 望诊 一、整体望诊 二、局部望诊 三、望舌 、望排出物 五、望小儿指纹 第二...

http://qihuangzhishu.com/92/index.htm

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发展,主要表现在问诊、舌、切诊(脉、按)与辨证个方面,此外,在及望诊的综合研究方面,亦有不少专著 近百年来,中医诊断学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323.html

中医是怎样诊病的?_【中医宝典】

...中医诊病,主要有望、闻、问、切种方法,简称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局部的病变可以影响全身;内脏的病变,可以从五官四肢体表各个方面反映出来。所以,通过望、闻、问、切这种诊断方法,诊察疾病表现在各个方面的症状,就可以了解疾病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49945.html

钩玄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大则病进”等等,系统阐述了脉象对人体机能、疾病病机、疾病传变等认识,并逐步演变成为中医脉象体系的框架。 从古代中医《难经》、《脉经》之后,脉象诊断的地位有了质的提高,“必言脉”、“平脉辨证”逐渐成为中医诊病的标志,也成为指导中医辨证用药...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3508.html

心法要诀_《医宗金鉴》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医家造精微,通幽显,未有不先望而得之者。近世惟事切巧,不事望神,大失古圣先贤之旨。今采医经论色诊之文,确然可法者,编为四言,合崔嘉彦"四言脉诀"名曰:要诀,实该望、闻、问、切之道。使后之为医师者,由是而教;为弟子者,由是而学。熟读习玩...

http://zhongyibaodian.com/yizongjinjian/337-7-0.html

回归中医之策划人语_【中医宝典】

...随着西医诊断“细致入微”理论的不断深入,曾经决生死、处百病的中医,正逐渐被各种检查单取代,大小方脉正逐渐转化为“看单开药”。苦读数十载的中医博士竟写不出十个中药处方,救治千百人的中医专家看病也不再切脉,中医经典因缺声诵读被典藏,中医...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3595.html

先兆意义_《中医疾病预测》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中医古时络脉查部位比较广泛,凡浅表络脉显露者皆属之,遍身络包括鱼际络、指络、舌下络、指甲络及耳廓络等,通过浅表络脉的络色及络形的变化可以预测疾病的状况。络在《内经》中早有应用,通过络色的变化预测寒热虚实。如《素问·经络论》...

http://qihuangzhishu.com/128/95.htm

现代舌学等引起西方关注_【中医宝典】

...中医药创新发展的科学基础是什么? 中国科学院戴汝为院士日前在谈及当今中医药创新发展时表示:“基于系统学的多学科交叉,将会推动中医药的创新发展。我国中医药素以形象思维和整体概念为核心,中医诊断及辨证施治和美国奉行的口述诊疗学、结合医学、整体...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9623.html

共找到442,28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