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五难 寿自延_养生基础_【中医宝典】

...人要想健康长寿,就要去除这“五难”。嵇康有言:“五者无于胸中,则信顺日跻,道德日全,不惜善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此养生大旨也。” 如今兴起养生热,什么“饮食养生”、“医药养生”、“运动养生”、“季节养生”、“气功养生”等等不一而足。养生...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5015.html

小暑重饮食 心静保健康_顺时养生_【中医宝典】

...内脏有密切关系,有其一定规律。不同的情志刺激可伤及不同的脏腑,产生不同的病理变化。中医养生主张一个“平”字,即在任何情况下不可有过激之处,如过喜则伤心,心伤则心跳神荡,精神涣散,思想不集中,甚则精神失常等。心为五脏六腑大王,一切生命动都是...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4040.html

养生要有平常心_【中医宝典】

...长寿心人皆有之,养生术人皆求养生,不能只求一一术,也不能脱离现实生活,更不能不食人间烟火而脱离人之常情常态。 没有生活质量的养生术不但没有意义,甚至是痛苦的。 中国传统养生的概念称为“卫生”、“养生”、“厚生”、“摄生”和“...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801.html

瞧瞧中医专家们的私家养生法_中医养生偏方_【中医宝典】民间中药偏方

...压力、家庭压力、失业的危机、追求名利而不得等。自古有养生养心之说,就是说要学会自我调剂。我的哲学是:认认真真地做事,没心没肺地活着。 记者:在你眼中,一个人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朱进龙:睡眠好,吃饭香,排泄畅,精力旺。从中医养生之道来说,即“...

http://zhongyaofangji.com/pianfang/5734.html

生活方式重养生_养生基础_【中医宝典】

...《黄帝内经》指出:“上古之人,其知道者,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可谓是养生黄金法则。 近年来发布的《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城乡居民每100人中不到10人...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5026.html

中医神补的含意_情志养生_【中医宝典】

...中医除强调食补外,亦很注意神补。稳定的精神情绪,对人体脏腑气血的影响是良性的;而神志反常、喜怒无度、思虑太过都会伤神。因而中医有“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的说法。 而“神补”即所谓“养神”,则应以不损精神、调节“七情”(喜、怒、忧、思、悲、恐...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2738.html

二十四节气秋分养生篇_【中医宝典】

...安宁,避肃杀之气,收敛神气,适应秋天平容之气。体质调养可选择我国古代民间九九重阳(阴历重阳节)登高观景习俗,登高远眺,可使人心旷神怡,所有的忧郁、惆怅等不良情绪顿然消散,这是养生中的养收之一,也是调节精神的一方良剂。 在饮食调养上,中医也...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7437.html

全国人大代表唐祖宣:情志养生重在养神_【中医宝典】

...一个有机的整体,形从情来,寿随志走。情志是形体根,内涵精、气、神三大枢要。《黄帝内经》云:“其知道者,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是世代医家恪守的养生法则,也是中国式养生秘诀...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1896.html

心腹痛门_《养生导引》_中医养生书籍_【岐黄术】

...□〔原文〕一∶偃卧,展两胫两手,仰足指,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腹中弦急切痛。〔解说〕仰卧,伸展两腿两手,将足趾仰翘向上,用鼻吸气,尽力行七息。可治腹内痉挛急剧痛。□〔原文〕二∶偃卧,口纳气,鼻出,除里急。饱咽气数十,令温,中寒,干吐...

http://qihuangzhishu.com/785/4.htm

中医养生学的概念_《中医养生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寒温等各种方法去实现的,是一种综合性的强身益寿活动。中医养生学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探索和研究中国传统的颐养身心,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理论和方法,并用这种理论和方法指导人们保健活动的实用科学。...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xiyiyangshengxue135/152-2-1.html

共找到551,52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