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阴证寒厥_《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_中医医案书籍_【岐黄之术】

...王××,男,28岁。成都市某厂工人。【病史】患者性情比较孤僻,善愁多郁,日久成疾,未予医治。1947年初,发现胃脘长一包块,如拳头大,以手按之,活动、有声,但不痛。急赴某地,请中医治疗。所服之药,多系桃仁、红花、三棱、莪术等活血化淤之品。...

http://qihuangzhishu.com/1036/58.htm

治病求本,复泰草堂宣言_【中医宝典】

...中医如果真能辨证准确用药恰当,都会达到令人满意的疗效甚至治愈的目的。但中医真正的治病原理却很难被现代社会中缺乏传统思维方式的人们所理解。甚至很多学中医的人也是停留于用西医理论理解中医的浅表层面。 中医的独特与高明之处在于:四诊八纲的辩证方法...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787.html

对《伤寒论》方临床研究方法探讨_【中医宝典】

...关键词:《伤寒论》中的运用.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14(4):196. [10]李爱敏,等.对现代六经辨证中运用中药配伍用量的数理统计分析.中医研究,1995,8(5):9. 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200032) 英洪友 何新慧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702.html

伤寒的研究、总结与发展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诊治中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必须指出,《伤寒论》中的三阴三阳概念与中医经络学说中的三阴三阳概念是有区别的。若将二者机械地加以对应,必将导致对《伤寒论》的错误理解。仲景的六经辨证系统也不象后世温病学派之卫气营血与三焦辨证系统那样有着明确的“层次...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81.htm

胃癌的中医辨证_【中医宝典】

...中医典籍中无胃癌之病名,按临床表现分析,胃癌属于祖国医学“噎膈”、“反胃”、“胃反”、“翻胃”、 “胃脘痛”、“积聚”等病证范畴。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辨证施治: 肝胃不和型:临床常见胃脘胀满,时时作痛,串及两胁,口苦心烦,嗳气陈腐,饮食少进...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6377.html

周仲瑛_中医辨证的思维方法与内容--国医大师周仲瑛讲中医临证技巧(三)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 周仲瑛 南京中医药大学辨证的概念及重要性辨证就是辨别、识别证候。中医的“证”相当于西医的诊断,它是中医关于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把握疾病某阶段本质的一种概念。换言之,就是为了达到明确诊断而进行的思维──在全面而有重点地搜集病史、症状、...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zhouzhongying/1103-3-3.html

玫瑰糠疹的辨证治疗_【中医宝典】

...症状不严重者会自行痊愈。但如果瘙痒难耐,西医常用抗组织胺及外用药类固醇来帮忙止痒。中医则依照辨证用药原则,依体质来用药改善。 中医认为,玫瑰糠疹常受到外感风热之邪,闭塞腠理影响;而内因则多与热伤阴液,血热化燥,外泛肌肤所致有关。属于中医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9802.html

吴塘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这是对于温病很完整的一种分类方法。书中创立了“三焦辨证”的学说,这是继叶天士发展了张仲景的六经辨证,创立卫气营血辨证方法之后,在中医理论和辨证方法上的又一创举。“三焦辨证”法:就是将人体“横向”地分为上、中、下三焦。上焦以心肺为主,中焦以...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wutang/index.html

中医调治盆腔炎困扰 详辨证 慎起居 适饮食_【中医宝典】

...坠胀、腰骶部酸痛,在劳累、月经前后或性交后加重,也可出现低热、月经不调、白带增多,甚至不孕。 因人而异当辨证中医辨证,慢性盆腔炎主要有气滞血瘀、湿热、寒湿等类型。气滞血瘀型是最常见的类型。表现为下腹胀痛,经前或经期加重,月经量多,或经行...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3518.html

【诊余漫谈】中医治疗乙肝应辨证用药_中医文化中医思考_【中医宝典】

...,以微观辨治确立治法方药,则显示了较好的疗效。临床具体应用时,仍要依据中医辨证论治原则,在辨证选用主方的基础上配合使用。例如现代药理研究证实五味子、枸杞、垂盆草、胆草、虎杖等药物均具有降酶作用,然而临床使用有效有不效者,关键在于从辨证角度...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778.html

共找到370,81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