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国明教授就影响膏方疗效的8个因素及解决对策进行了探讨,本版今起分8部分予以介绍。 膏方是中医防病保健的一种剂型,必须在辨证论治的前提下施膏。如果医理不明、辨证不准,就会形成“业医不明脏腑,则病源莫辨,用药(膏)无方”的局面,直接影响到膏方的...
...我1984年开始读博士,业师董建华教授时任全国人大常委,每年都为中医发展呼吁,其基本观点是“中医要独立发展”。如果按照董老说的那样“独立发展”,20年后的今天,中医会是什么样子? 我跟董老读了3年博士,又跟他抄了两年方,5年时间里,我...
...裘氏认为,一个临床医生最重要的是要掌握二条:一是识病、二是遣药。但无论识病或遣药,都离不开正确的思维的指导。历代名医所提出的“医者意也”一语,实际上就是临床思维的很好运用。唐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说:“医者意也,善于用意,即为良医。”遗憾...
...接受现代科学知识;具备一定的西医基础知识,能适应临床需要;科研设计具有前瞻性和合理性。以上三点决定了中青年中医有利于开展“微观辨证”、“辨病施治”和“中医现代化”。而其不足主要表现为:对中医基础理论是前提,而要想掌握好其基本理论,又必须加强...
...,嵌入了一个“辨”字,因为有了“辨”字,而使“证”与“方”都有了生命力,也都变成了活棋。其中的魅力能使人思想万千,玩味而无穷。既有医学上的主体,又有哲学上的灵魂,使人叹为稀有。 4、使用“经方”必先立法 中医讲求“理法方药”的规律。必须用“...
...窥一“斑”,知全“豹”。这在中医理论中多有体现,比如看指甲、面色、唇色等都能帮助辨病,而除了这些比较常见的方法,观察牙齿及牙龈情况,也有类似的作用。 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齿乃骨之余。齿与龈和肾﹑胃及大肠都密切相关,因此观察齿和龈可以...
...发生心源性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甚至猝死。病毒性心肌炎属中医“风温”、“心悸”、“怔忡”、“胸痹”范畴。笔者中医辨治方法如下: 邪毒上犯心神 症见低热延绵,鼻塞流涕,咽红肿痛,咳嗽有痰,或腹痛腹泻,肌痛肢楚,短气心悸,胸闷胸痛,舌红,苔薄黄,...
...化食,安和五脏”之功。《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所谓溢饮,“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不汗出,身体肿痛谓之溢饮”。之所以选用大青龙汤而不是麻黄汤,之所以辛温之麻黄与辛凉之石膏同用...
...出汗不良,出汗障碍,汗疱疹 汗疱症(dyshidrosis)又称为出汗不良,为一种手掌、足跖部的水疱性疾病。本病与中医田螺疱相类似,如“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记载,“初生形如豆粒,黄疱闷胀,硬痛不能着地,连生数疱,皮厚难以自破。”有人称本病...
...》二则(二)“一药之误,每欲噬脐。”噬脐一词语出《春秋左氏传·庄公六年》)。今天也没有人把“辨脉”写成“平脉”。(见张仲景《伤寒论》序。“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平脉,即“辨脉”,平通“辨”。语出《尚书·尧典》:“平章百姓...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