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二陈汤_中医方剂书籍汇集【中药方大全】

...) 麦冬(三分) 姜三片,水煎服。 目录 《仁术便览》加减二陈汤 《医学发明》加减二陈汤 《寿世保元》加减二陈汤 《丹溪心法》加减二陈汤 《东医宝鉴·内景篇》加减二陈汤 《医部全录》加减二陈汤 《丹溪心法附余》加减二陈汤 《育婴秘诀》加减...

http://zhongyaofangji.com/yaofang/jiajianerchentang.html

常用冲寒散_【中药方剂】中医药方,中药方

...或无泄而饮食少,胃弱怕吃肥腻等症。【用法用量】本方方名,《东医宝鉴·杂病篇》引作“冲寒散”。夏月去吴萸,加扁豆,换赤茯。【摘录】《医学入门》卷七...

http://zhongyaofangji.com/c/changyongchonghansan.html

二连丸_【中药方剂】中医药方,中药方

...软而不疼。【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后、临卧米饮送下,每日3次。【摘录】方出《得效》卷十二,名见《东医宝鉴·杂病篇》卷十一...

http://zhongyaofangji.com/e/erlianwan.html

鸡心散_【中药方剂】中医药方,中药方

...用法用量】每用少许,清油调抹两掌揜外肾,女以两掌揜两乳,各睡至醒,次日又用。【摘录】方出《得效》卷十九,名见《东医宝鉴·杂病篇》卷八...

http://zhongyaofangji.com/j/jixinsan.html

背伛偻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病证名。曲背俯身,部分脊椎突出,按之高耸之证。见《东医宝鉴·外形篇》。又名大偻、背偻、俗称“驼背”。属督脉病变,因督脉亏虚,精髓不充,或湿邪伤于督脉所致。《杂病源流犀烛·胸膈脊背乳病源流》:“背伛偻;年老伛偻者甚多,皆督脉虚而精髓不充之故...

http://qihuangzhishu.com/166/499.htm

化瘤膏_【中药方剂】中医药方,中药方

...用法用量】涂细故布上,随瘤大小厚薄贴之,干则易。着药熟,常作脓脂,细细从孔中出也。探却脓血尽,着生肉膏,若脓不尽,复起如故。【摘录】方出《千金》卷二十四,名见《东医宝鉴·杂病篇》卷八...

http://zhongyaofangji.com/h/hualiugao.html

七仙丹_【中医宝典】

...七仙丹 出处:《东医宝鉴》 本方由何首乌、茯苓、炒茴香、八味药物所组成,蜜丸,酒或盐汤送服。用于治疗须发早白等症。有滋阴养血,益气健脾之功。 “须发”,即指胡须、头发。二者均赖血以滋养。须发之荣枯,与肝、肾两脏关系密切,因肝藏血、肾藏精,...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7242.html

寡妇师尼_《医述》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以血为主。男子精盛则思室,妇人血盛则怀胎。厥阴脉弦出寸口,则阴盛可知。褚氏之言有谓矣。(《东医宝鉴》)寡妇师尼,郁抑成病,其证乍寒乍热,面赤心烦,自汗体痛,肝脉弦出寸口,治宜柴胡抑肝汤、抑阴地黄丸、越鞠丸。(《医方类聚》)...

http://qihuangzhishu.com/472/543.htm

肝合胆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东医宝鉴·内景篇》:“肝之余气,溢入于胆,聚而成精。”肝胆病变常相互影响。如肝气热则胆泄口苦;胆火旺盛常与肝火上炎同见;湿热之邪易同时侵犯肝胆,出现肝胆湿热证。治疗上,平肝的药物可以泻胆火,而泻胆火的药物可以平肝,也体现了肝胆相合的关系。...

http://qihuangzhishu.com/168/1061.htm

医史术语_中医术语_【中医宝典】

...丛书 大方脉 大夫 大医 带下医 东医 法医 方书 风科 妇人 汉医 和缓 汇讲 疾医 金元四大家 金镞 经方派 郎中 类书 炼丹术 良工 铃医(走方医) 名、字、甫 岐黄 清代九科 全书 人痘接种法 伤寒派 上工 十三科 时方派 食医 ...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yishishuyu-706-1.html

共找到41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