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言:所谓三部者,寸、关、尺也;九候者,每部中有天、地、人也。上部主候从胸以上至头,中部主候从膈以下至气街,下部主候从气街以下至足。浮、沉、牢、结、迟、疾、滑、涩,各自异名,分理察之,勿怠观变,所以别三部九候,知病之所起。审而明之,针灸...
...力量不大,脉诊基本上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做为第一部舌诊专著《金镜录》和第一部脉诊专著《脉经》两者相比,其学术成就相差太大,《金镜录》还不足以构成对《脉经》的冲击力量,这主要与两书作者的学术水平所决定的。《脉经》...
...医典》和《藏医图集》是举世无双的藏医文献,对它所引起的兴趣远远超出了医学范围。 《晶珠本草》又名《药物学广论》或《无垢晶串》,藏名《协称》或《资玫协称》,是著名藏药学家帝玛尔· 丹增彭者所著。 《晶珠本草》分上、下两部。上部为歌诀之部,以偈颂...
...难曰∶三部者,寸关尺也;九候者,浮中沉也。乃单以寸口而分三部九候之诊,后世言脉者皆宗之,虽亦诊家捷法,然非轩岐本旨,学人当并详其义。)帝曰∶何谓三部?岐伯曰∶有下部,有中部,有上部,部各有三候,三侯者,有天有地有人也,必指而导之,乃以为真。...
...珠,长病得之,死。三部脉如水淹然流,长病不治自愈,治之反死。(一云:如水流者,长病七十日死;如水不流者,长病不治自愈)三部脉如屋漏,长病十日死。(《千金》云:十四日死)三部脉如雀啄,长病七日死。三部脉如釜中汤沸,朝得暮死,夜半得日中死,日中...
...数;代脉之止,止有常数。结促之止,一止即来;代脉之止,良久方还。《内经》以代脉一见,为脏气衰微,脾气脱绝之诊也。惟伤寒心悸,怀胎三月,或七情太过,或跌打重伤,及风家痛症,俱不忌代脉,未可断其必死耳。滑伯仁曰∶“无病而羸瘦脉代者,危候也。有病...
...,次则中按消息之,又次则沉按消息之。”《南阳活人书》则区分寸关尺三部,分别依次使用浮中沉举按法,其日:“先诊寸口浮按消息之,次中按消息之,次重按消息之。”然而,有些医家认为:先应重按而骨以沉取之,然后,举指至浮,再由轻至重依次诊候浮中沉三部...
...虚呃痰鸣非吉兆,声音变旧恐离魂。其二(僧自性着)肝怒声呼心喜笑,脾为思念发为歌,肺金忧虑形为哭,肾主呻吟恐亦多。问证说问证是医家第一要事,李士材三书言之详矣,兹集隘不能多登,止取张景岳“十问”而问证诗(出《景岳全书》,张心在改订)一问寒热二...
...《家范》更有实际意义。 《家范》确实是一部中国古人修身齐家的典范作品,我们今天学习它,应该从中吸取有益的精华,对于司马光的历史局限和《家范》中的糟粕应予以分析和剔除。 此次整理,是以《四库全书》所收《家范》为底本进行整理的。本着保持原汁原味...
...训义。其内科诊治则多仿李东垣。精于诊而审于方,治愈沉疴痼疾甚从。尝谓“医莫先于脉”,乃撰《诊家枢要》一卷,类列29脉,颇有发挥。其治疗验案数十则,收入朱右《樱宁生传》。另有《伤寒例钞》(一作《伤寒论钞》)三卷、《本草发挥》一卷、《脉诀》一卷...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