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陶人_针灸文化_【中医宝典】

...针灸陶人是国家一级文物,陶人为女体,造型质朴,浑身遍布排列成行的针灸穴位,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其艺术价值很高,被编入中国美术全集。...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472.html

中国针灸不断创新_中医针灸知识_【中医宝典】

...幻灯片作为广东省中医院腹针学员学习;点穴加正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3例报告被作为中国针灸学会七大古都针灸学术研讨会宣读论文。 有关专家评述称,这些研究成果对中国针灸医学具有开拓性意义。 越来越主流的中国针灸 据陈泓霖介绍,由于现代人...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b36703.html

序_针灸素难要旨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医书最古而可信者,莫如。于针灸之诀,又独详焉。盖原人之经络血脉,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而针石汤火,各有所宜施其齐之得也。虽磁石取针,何足云喻。然每患于注述乖刺,拙者用之,往往失理,鲜不以愈为剧,可不慎耶。四明梅孤子高武纂集...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sunanyaozhi/780-4-0.html

林序_针灸甲乙经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寡欲,有高尚之志。得风痹,因而学医,习览经方,前臻至妙。取黄帝素问针经明堂三部之书,撰为针灸十二卷,历古儒者之不能及也。或曰∶素问针经明堂三部之书,非黄帝书,似出于战国。曰∶人生天地之间,八尺之躯,脏之...

http://qihuangzhishu.com/661/1.htm

腧穴总论_针灸学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孔穴”、“穴道”、“穴位”;宋代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则通称“腧穴”。虽然“腧”、“输”、“俞”三者均指腧穴,但在具体应用时却各有所指。腧穴,是对穴位的统称;输穴,是对五输穴中的第三个穴位的专称;俞穴,专指特定穴中的的背俞穴。人体的腧穴...

http://qihuangzhishu.com/93/6.htm

针灸养生_【中医宝典】

...中国古代人民很早以前就采用针灸方法保健强身。在黄帝内经中称掌握针灸保健技术的医生为“上工”,灵枢·逆顺中云:“上工刺其未生者也。” 到了唐代,针灸保健已占有相当位置,如在千金要方中,就论述了许多针灸方面用以保健的材料。宋代王...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5185.html

叙_针灸神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针灸之法,捷于用药,夫人而知之矣。于医乎,针灸大全针灸大成遍行于世,而搓、循逆顺之法,所谓刮、战、摇、按、摄、弹、搓、搜者,无不明白分晓,令医者一目了然,先明乎此,然后习气上升阳、气下升阴,热中取凉、凉中取热,温多取冷、冷多取温...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shenshu/791-4-0.html

针灸_【中医宝典】

...”砭刺人体的某一部位治疗疾病。山海经说:“有石如玉,可以为针”,是关于石针的早期记载。灸疗的产生是在火的发现和应用后形成的,秦汉时期的黄帝内经说:“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便是指灸术,其中详细描述了九针的形制,并大量记述了针灸的理论...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9558.html

针灸铜人_中医名词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用铜铸造并刻有针灸穴位的人体模型。宋代我国医学已相当进步,在针灸方面也取得了很大发展,其中有代表性的就是王惟一对前人成就的系统整理,他不但总结出针灸专书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而且主持铸造了铜人模型。这个铜人不但可作教学上的模型,还可作考试...

http://qihuangzhishu.com/109/2873.htm

中医词典拼音Z:第十四篇_中医词典z~其他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有关针灸理论予以分类汇编而成。除高氏本人有个别按语外,没有更多的解释与发挥。现存清刻本等。1959年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针灸四书针灸丛书。元·窦桂芳辑。1311年刊行。系子午流注针经针经指南黄帝明堂灸经灸膏肓腧穴法...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cidian2059/196-1-14.html

共找到469,35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