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咳逆上气,时时唾浊,但坐不得眠,皂荚丸主之。”又:“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肘后备急方》卷三:“治小儿大人咳逆,短气,胸中吸吸,咳出涕唾,嗽出臭脓涕粘,淡竹沥一合,日三五服,大人一升。”参见...
...经外穴名。《肘后备急方》:“葛氏治卒腰痛诸方,不得俯仰方,正立倚小竹,度其人足下至脐,断竹,及以度后,当脊中,灸竹上头处,随年壮。”近代《中国针灸学》列作经外穴,名竹杖。在后正中线上,当与脐相对之脊骨处。主治腰痛,便血、吐血、衄血,痔疮,...
...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肘后备急方》名人中。别名鬼宫、鬼市、鬼客厅。属督脉。督脉、手足阳明之会。在面部,当人中沟的上三分之一与中三分之一交点处。布有面神经颊支,眶下神经分支,上唇动、静脉。主治中风昏迷,口噤不开,口眼㖞斜,面肿唇动,...
...病名。指卒然发作的咳嗽。出《肘后备急方·治卒上气咳嗽方》。暴嗽多因外感风寒所致,《类证治裁·咳嗽》:“感风暴嗽,鼻流清涕,桂枝汤加葱豉;感寒暴嗽,肩背怯冷,华盖散;兼感风寒暴嗽,鼻塞声重,芎苏饮。”暴嗽亦有因肾虚者,《证治要诀·诸嗽门》:...
...病名。系指眼外观正常而逐渐失明的病证。见《肘后备急方》卷六。类今之视神经萎缩。本病多因肝肾亏衰,精血虚少,目窍失养所致。《诸病源候论》卷二十八:“青盲者,谓眼本无异,瞳子黑白分明,直不见物耳。”《证治准绳·杂病》:更谓“瞳神不大不小,无缺...
...松节酒方主治历节风,四肢疼痛如解落。 【来源】《肘后备急方》 【配方】松节二十斤。 【制法】酒五斗渍二七日。 【主治】历节风,四肢疼痛如解落。 【用法】服一合,日五六服。...
...(《肘后备急方》) 【配方】皂荚(炙去皮子)三挺。 【制法】酒五升渍上件一宿,去滓。 【主治】中蛊毒吐血或下血皆如烂肝。 【用法】分三服。 ...
...在公元前六~二世纪,已经采用拔罐这一治疗方法。 晋唐时期 东晋人葛洪,在其所撰的《肘后备急方》中。提到用角法治疗脱肿;所用的角为牛角。鉴于当时此法盛行,应用不当易造成事故。所以葛洪特别告诫要慎重地选择适应症候,书中强调:“痈疽、瘤、石痈、结...
...经穴名。出《肘后备急方》。属足少阳胆经。在大腿外侧部的中线上,当腘横纹上7寸。或直立垂手时,中指尖处。布有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肌支和旋股外侧动、静脉肌支。主治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遍身瘙痒,脚气,及坐骨神经痛,股外侧皮神经炎,荨麻疹等...
...艾灸器灸,指用特制的灸器盛放点燃的艾绒在穴位或特定部位上进行熨灸或熏灸的一种方法。 用艾灸器施灸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卷三》就有记载,“取干艾叶一斛许,丸之,内瓦甑下,塞余孔,唯留一目,以痛处着甑目,下烧艾以熏...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