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经·第二十六评析

...是普遍存在的,存在于一切过程之中。然而,老子的辩证法思想是不彻底的。例如任继愈“动静的矛盾,应当把动看做是绝对的,起决定作用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老子虽然也接触到动静的关系,但把矛盾的主要方面弄颠倒了,也就是把事物性质弄颠倒了。因此...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18.html

_老子道德经校释

...通东、钟者也。谦之案庄子齐物论“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亦中、穷为韵。又老子“中”“穷”各上一字“数”“守”,亦相为韵。此为韵上韵。本马叙伦,见毛诗正韵后序。 右景龙碑四十四字,不分,敦煌本字同。河、王、傅、范本四十五字。河上题“虚...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21.html

六十四_老子道德经校释

...唐韵正卷六十八尤“谋”,古音媒,引老子。“不兆而自来,繟然而善谋。”旁证庄子知北游篇“形若槁骸,心若死灰,真其实知,不以故自持,媒媒晦晦,无心而不可谋。”吴棫韵补十月“脆”,昌说切,易断也。老子“其脆易判。”案“判”,河上本及碑...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80.html

七十四_老子道德经校释

...例。老子“制惑”“夫代司杀者,是谓代大匠斲;夫代大匠斲者,希有不伤其手矣”,斲手韵。吕氏春秋贵可篇“故曰大匠不斲,大庖不豆,大勇不斗,大兵不寇。”淮南林训略同。是“斲”之本音当“斗”同,竹角切者,其转音也。 右景龙碑本五十五字,...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90.html

三十四_老子道德经校释

...,共七字。敦煌本、遂州本、顾欢本无“常无欲”三字,余各本河、王本略同。英伦、敦煌二本“焉”作“之”。“而”字,御注本、敦煌本无。此三句严可均失校。 又案此三句必非老子本文。“常无欲,可名于小”,当为首“常无,欲观其妙”之古注。法言...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50.html

老子·德经·六十七评析

...本章包括两层内容一是讲“道”的伟大;二是讲法宝的妙用。有学者认为这二者之间没有联系,毫不相应,显然是它错简,认为可以移到三十四,“故能成其大”句下。我们的看法这种主张有些区别,认为这两层次前后呼应,有内在联系。例如,第一句和第二句...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60.html

四十五_老子道德经校释

...唐韵正十六屑“缺”去声则苦惠反,亦作“◆”。老子“大成若◆,其用不○。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右景龙碑本四十一字,敦煌本、河、王本四十字,傅、范本四十二字。河上本题“洪德四十五”,王本题“四十五”,范本题“大成若缺四十五”。...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61.html

老子·德经·五十三评析

...杨兴顺“‘盗夸’之人过着奢侈生活,而人民却在挨饿。按照老子的学说,这类不正常的情况是不会永远存在下去的,人类社会迟早会回复它自己最初的‘天之道’。老子警告那些自私的统治者,他们永远渴望着财货有余,这就给自己伏下极大的危机。‘祸莫大于...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45.html

六十八_老子道德经校释

...今之有。于省吾谓“‘配天’二字,应有重文,本作‘是谓配=天=古之极’。读作‘是谓配天’句,‘配天古之极’句。”此可备一。 「音韵」此江氏韵读武、怒、、下韵(鱼部,怒,上声),德、力、极韵(之部)。诸家并同。武内义雄“”作“争”,...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84.html

十六_老子道德经校释

...致虚极,守静○。 谦之案“致”字,景福本、河上本作“至”。“笃”字,景龙本、景福本、赵孟俯本均作“○”。字鉴曰“笃,‘马行顿迟,从马,竹声。’俗作○。”又室町本“极”字“笃”字下有“也”字。 谦之案老子言“虚”共五见,惟五“...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32.html

共找到745,38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