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原文_道家_【文学360】

...失 。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 乐得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老子第二十四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 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馀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322.html

老子·道经·第三评析

...在上一里,老子提出了“无为”的概念,认为要顺应自然规律,做到“无为”。本章里,老子进一步阐述了的社会政治思想。老子所说的无为,并非不为,而是不妄为,不非为。认为,体现“道”的“圣人”,要治理百姓,就应当不尊尚贤才异能,以使人民不要...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790.html

老子·德经·第五十三评析

...杨兴顺“‘盗夸’之人过着奢侈生活,而人民却在挨饿。按照老子的学说,这类不正常的情况是不会永远存在下去的,人类社会迟早会回复它自己最初的‘天之道’。老子警告那些自私的统治者,他们永远渴望着财货有余,这就给自己伏下极大的危机。‘祸莫大于...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45.html

第六十四_老子道德经校释

...壬本同,严本“是以”作“故”,下二“故”字作“则”。又碑本“○”字乃“执”之别构。 奚侗曰四句与上下文谊不相属。此第二十九章中文,彼挩下二句,误羼于此。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谦之案彭本“民”上有“故”字,傅...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80.html

道德经(老子在线阅读

...,寻求人类文明的源头,深究古代智慧的底蕴。 老子是道家最重要的经典。老子其人,据史记载,姓李名耳字耳冉,春秋末期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是周朝的史官。但史记同时也记载了不同的传说,“世莫知其然否”,没有肯定的结论。 老子书...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141.html

老子·道经·第二十二评析

...等待,静观以待变,然后再采取行动,从而达到自己的目标。 在庄子·天下篇中,庄子老子之道是“人皆求福,已独曲全。曰,‘苟免于咎’。”这里的“曲全”,便是“苟免于咎”。老子认为,事物常在对立的关系中产生,人们对事物的两端都应当观察,从正面...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14.html

第七十六_老子道德经校释

...木已拱矣’,注‘拱,合抱也。’又公羊传注‘拱,可以手对抱。’”虽可通,但以較“木◆則兵”,所謂直木先伐,猶覺後義勝也。黄茂材曰“列子载老聃之言曰‘兵◆則滅,木◆则折。’列子之书,大抵祖述老子之意,且其世相去不远。‘木◆則折’,其文...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92.html

第七十九_老子道德经校释

...章炳麟曰“死生契阔”,本又作“挈”。韩诗“契阔,约束也。”然则因时约剂暂为事○者谓之契。老子“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小◆答问) 故有德司契,无德司彻。 严可均曰“故有德”,河上、王弼无“故”字。 罗振玉曰景龙、御注、敦煌...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95.html

第五十二_老子道德经校释

...所以自障蔽也。”此云“袭常”,与二十七“是谓袭明”,同有韬光匿明之意。“袭”,玉篇“左衽袍也,入也,重衣也。”意即重衣下�,所以自障蔽也。又“习常”之“常”,叶梦得本正作“裳”。惟老子书中,“光”与“明”异义(大田晴轩)。十六“复命曰...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68.html

第三十_老子道德经校释

...均无以上九字。 劳健曰“大军之后,必有凶年”,景龙、敦煌与道藏龙兴碑本无此二句,本皆有之。汉书严助传淮南王安上书云“臣闻军旅之后,必有凶年。”又云“此老子所谓‘师之所处,荆棘生之’者也。”按其词意,“军旅”“凶年”当别属古语,非同出...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46.html

共找到702,93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