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三清道德天尊与老子_道家_【文学360】

...还是另有智慧? 走出函谷关老子,除了给人们留下一部道德经外,再也没有任何别的信息,直到现在,老子晚年究竟去了哪里,最后死在哪里,都是一个历史之谜。而道德经也像一部谜书一样,让后人有不尽话语空间,道德经所阐述精要...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321.html

老子·德经·第五十二评析

...正是把概念形成理论证明,当作对具体事物认识方法了。西周以来,中国已经产生了例如五行那样原始、自发唯物论。当老子第一次试图把那种元素化‘物理性形式’推进到更高阶段理论性形式时,理论形式唯物主义思想,也因受到了历史与科学条件...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44.html

第七十九_老子道德经校释

...反。老子“有德司契,无德司辙”,一本作“彻”。李赓芸炳烛编卷三曰老子“任契”“有德司契,无德司彻。”按契、彻韵也。契当读入声,如挈。广韵“契”在十六屑,“彻”在十七薛,屑、薛通也。江有诰唐韵四声正二十八狝“善”,常演切。按古有平声,...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95.html

老子·道经·第八评析

...老子在自然界万事万物中最赞美水,认为水德是近于道。而理想中的"圣人"是道体现者,因为言行有类于水。为什么水德近于道呢?王夫之解释"五行之体,水为最微。善居道者,为其微,不为其著;处众之后,而常德众之先。"以不争争,以无私私,...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799.html

补遗_老子道德经校释

...龙兴碑本略同,如第三“不敢不为”,第七二“尸”字,第十五“涣若冰将汋”,第十六二“生”字,第二“我魄未兆”,第二十四“喘者不久”等,盖同属一版本系统者)。 (一)木村英一老子之新研究(昭和三四年创文社版)。...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600.html

老子·德经·第七十五评析

...老子在这一里揭示了老百姓与统治者之间矛盾对抗。从政治上讲,人民反抗是由统治者苛政和沉重租税所引起来,这是,剥削与高压是政治祸乱最实际原因。老百姓在这种情况面前,只有铤而走险,毫不畏惧死亡。张松如先生“本章文显义明,...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68.html

老子·德经·第四十二评析

...称道。冯友兰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四十二)。这里有三种气冲气、阴气、阳气。我认为所谓冲气就是一,阴阳是二,三在先秦是多数意思。二生三就是说,有了阴阳,很多东西就生出来了。...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34.html

老子·德经·第六十四评析

...缺乏韧性,如果能够做到“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老子认为,一个人应发挥智能或技能最佳状态,只有在心理平静自然状态下才能做到。总之,在最后关头要像一开始时候那样谨慎从事,就不会出现失败事情了。 在本章第二个部分中,老子运用三个排比句“...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56.html

第二_老子道德经校释

...蒋锡昌曰此句自文谊求之,应属上章,乃“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一段文字之总结也。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谓唐张君相三十家老子注以“绝学无忧”一句,附“绝圣弃知”章末,以“唯之与阿”别为一,与诸本不同,当从之。后归有光、姚鼐亦以此章属上章,是...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36.html

第十二_老子道德经校释

...;卜居长、明、通协音……此东、阳通也(文声类下篇阳类)。章炳麟曰阳部转东者,如老子以盲、爽、狂、与“聋”为韵(国故论衡小学略记)。 右景龙碑本四十九字,敦煌本与河上、王、傅、范本均同。河上题“检欲第十二”,王本题“十二”,范本题“五...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28.html

共找到1,101,85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