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_老子道德经校释

...朱子曰老子为柱下史,故见此书。”按韩非子林所引周书,与国策同。 谦之案吕氏春秋行论篇曰“诗曰‘将欲毁之,必重累之;将欲踣之,必高举之。’”亦与此词异谊同,疑亦为老子所出。又案“是谓微明”,高延“首八句即祸福盛衰倚伏之几,天地...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52.html

老子·德经·四十七评析

...陈鼓应先生老子认为世界一切事物都依循着某种规律运行着,掌握着这种规律(或原则),当可洞察事物真情实况。认为心灵深处是透明,好像一面镜子,这种本明智慧,上面蒙着一层如灰尘般的情欲(情欲活动受到外界诱发就会趋于频繁)。老子...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39.html

老子·德经·七十八评析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两点一是对水赞美;二是“正言若反”。张松如“在世界上,弱能胜强,柔能制刚事例是不乏见。生活在春秋末年老子亲身经历了这个时代许多大变化,看到了曾为天下共主周王朝由盛到衰演变,这不能不对思想发生重大...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71.html

七十八_老子道德经校释

...雄祥、王、反韵,盖误。谦之案“言”“反”属下,反、怨、善、江晋三廿一部谐声表入元部声,姚文田古音谐入九寒去声,字协韵。又“而攻坚”为句,坚,先为韵,见前。顾炎武唐韵正卷十四十五厚“垢”,古音古。老子“受国之垢,是为社稷主。”...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94.html

五十二_老子道德经校释

...所以自障蔽也。”此云“袭常”,与二十七“是谓袭明”,同有韬光匿明之意。“袭”,玉篇“左衽袍也,入也,重衣也。”意即重衣下�,所以自障蔽也。又“习常”之“常”,叶梦得本正作“裳”。惟老子书中,“光”与“明”异义(大田晴轩)。十六“复命曰...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68.html

老子·道经·三十五评析

...现象。诸侯国之间战争,使人民群众遭受严重痛苦。而在日常生活中,统治者荒于朝政,根本不关心人民群众死活。老子对于当时这种状况极为清楚,这章里所说的话,表明为老百姓安危生存而忧虑历史责任感。...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27.html

十四_老子道德经校释

...。 谦之案素问气交变大论六十九曰“余闻之,善言天者,必应于人;善言古者,必验于今;善言气者,必彰于物。”老子,盖即善于言气者也。而“执古之道,以语今之有”,则是言古而有验于今。执古语今,可见柱下史乃善用历史之术者。 刘师培曰“有...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30.html

老子·道经·评析

...本章用简洁文字描写形而上实存“道”,即继续阐述“道”在天地之先思想,用“谷”来象征“道”体虚状;用“神”来比喻“道”生万物绵延不绝,认为“道”是在无限空间支配万物发展变化力量,是具有一定物质规律性统一体。它空虚幽深...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796.html

导论_老子集注

...老子这本书,已经流传了两千多年历史了。历史对它解释可以汗牛充栋。仅仅这个现象就说明这是一本“有趣”书。 但本文力图从一个崭新角度,即结合政治学角度重新认识这部古老作品。作者对于这个挑战当然是有充分认识。但作者同时也...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479.html

老子·德经·五十五评析

...表现出用之不盈无所不入作用。婴儿是人开端,少年、壮年、老年都以之为起点,但婴儿浑沌无知,与天地之和合而为一。“和”所表示统一,包含着对立在内,是有永恒性,所以“知和曰常”。(老子69页)老子承认“万物并作”世界多样性和...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47.html

共找到1,115,51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