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交,由内踝而上行于营分,所以为一身之纲维也。”李氏的这一观点对奇经八脉理论作了阐发,亦形成了奇经八脉中关于何者为纲领的一家之见。 《奇经八脉考》在考证所载腧穴时,能详加订正或删其重复,另外还补充了一些腧穴。如滑寿在《十四经发挥》中共载...
...上,在足为下。诊色行针,皆同法也,余皆仿此。平按:“蜚”下,《甲乙经》有“十二经”三字。②“扶”,萧本误作“妖”。今据仁和寺本改。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阳明之络也,浮,谓大小络见于皮者也。其色多青则痛,多黑则痹,络脉俱有五色,然众络以色偏多者...
...作“病而留者”,《甲乙》作“热而留者”。新校正云:“《甲乙》作而热留者。”“其尽可立而伤”《素问》、《甲乙》作“其寿可立而倾”。注“尽可伤之,能食也”句,费解,疑“能食也”上脱“故不”二字。是夫《热论》曰:汗出而脉尚躁盛者死。今脉不与汗相应...
...脉再动,一吸脉再动,是医不病调和脉也。然后数人之息,一呼脉再动,一吸脉再动,即是彼人不病者也。若彼人一呼脉一动,一吸脉一动等,名曰不及,皆有病也。故曰:医不病,为病人平息者也。平按:《素问》、《甲乙》“一吸”上无“人”字;“命曰”上有“呼吸...
...足太阴脾经图(缺)《难经》云∶脾重二斤三两,扁广三寸,长五寸,有散膏半斤。主裹血,温五脏,主藏意。《素问·灵兰秘典论》云∶脾胃者,仓禀之官,五味出焉。《本藏》篇云∶脾小则藏安,难伤于邪也,脾大则苦凑 而痛,不能疾行。脾高则 引季胁而痛;脾...
...厥阴是伤寒六经的最后一经,厥阴有什么含义呢?我们先从本义上来看这个问题。《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帝曰:厥阴何也?岐伯曰:两阴交尽也。”两阴是什么呢?两阴指的是太阴和少阴。我们从《伤寒论》六经的排列,它把厥阴放在最后一经,放在太阴少阴之末...
...之火。于古方六味丸、八味丸运用颇有心得。但理论上表现一定的局限性,受到后世医家非议。着有《医贯》六卷(1617年),《邯郸遗稿》、《内经抄》、《素问注》、《经络考》等。子贞观,承其业。...
...,令人内热,甘者令人满,故其气上溢转①,转为消渴。治之以兰,兰除陈气。五气,五谷之气。液在脾者,五谷液也。肥羹令人热中,故脾行涎液,出廉泉,入口中,名曰脾瘅。内热气溢,转为消渴,以兰为汤饮之,可以除陈气也。平按:《素问》“名为何”作“病名...
...受病,如持虚器受物,言易得也。平按:《素问》“膏”作“高”;“钉”作“丁”,新校正云:“按丁生之处,不常于足,盖谓膏粱之变,饶生大丁,非偏著足也。”又《素问》“持虚”下有“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十一字。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卫之...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