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浊病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仝小林 刘文科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膏、浊病名始见于内经。生理状态下,膏、浊参与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病理状态下,膏浊致病广泛,变证丛生,尤其与多种代谢紊乱性疾病心脑血管病发病密切相关,所涵内容广泛。本文基于内经膏浊论述,...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8596.html

脉象变动之病理方面认识(四)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故以夜半死。盛躁喘数者为阳主夏,故以日中死。是故寒热病者以平旦死。 热中热病者以日中死,病风者以日夕死,病水者以夜半死。其脉乍疏乍数,乍迟乍疾者,日乘四季死。形肉已脱九候虽调犹死。”又如素问-评热病有:“黄帝问日:有病温者,汗出辄...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85.html

脉象变动之病理方面认识(二)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用对比的方法辨脉和病机在古脉学中尤为常见,这可能是与中医的理论体系的基础是阴阳有关。因为二分法在中医学的各个领域中都是表现得突出的,脉诊亦不例外,如素问·脉要精微:“来疾去徐,上实下虚,为厥巅疾;来徐去疾,上虚下实,为恶风也”。 用...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83.html

医学渊源_医学源流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医者以方药为重,其于天地阴阳,经络脏腑之道,针灸杂术,往往不甚考求。而治病之法,从此一变。唐宋以后,相寻弥甚,至元之刘河间、张洁古等出,未尝不重内经之学,凡病必先叙经,而后采取诸家之说,继乃附以治法,似为得旨。然其人皆非通儒,不能深通...

http://qihuangzhishu.com/160/102.htm

裘沛然_一、倡导“伤寒温病一体”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承认:“五气感人,古人皆谓之伤寒,故仲景著皆以伤寒名之。”综上可见,伤寒为一切外感疾病的总称,近世所称之温病,包括风温、温热、温疫,温毒、暑温、湿温、秋燥、冬温、温疟等,都早已赅括于伤寒范畴,其中病的名称、病因病机证治大法,亦早备于...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qiupeiran/525-3-1.html

脑充血之原因治法_医学衷中参西录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脑充血病之说倡自西人,而浅见者流恒讥中医不知此病,其人盖生平未见内经者也。尝读内经至调经,有谓“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气反则生,不反则死”云云,非即西人所谓脑充血之证乎?所有异者,西人但言充血,内经则谓血之...

http://qihuangzhishu.com/513/355.htm

发病原理病理改变_传染病_中医内科书籍_【岐黄之术】

...浆细胞。少数患者可发生类似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理改变如滑膜、血管增生、骨软骨的侵蚀等慢性损害。...

http://qihuangzhishu.com/966/412.htm

儿科病理特点_【中医宝典】

...特点,主要表现为寒热虚实的迅速转化,即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虚实是指人体正气的强弱与致病邪气的盛衰而言,如素问·通评虚实说:“邪气盛则实,正气夺则虚”。小儿患病,邪气易盛而呈实证,正气易伤而呈虚证,因正不敌邪或素体正虚而易于由实转虚,...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297.html

医旨绪余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作者:孙一奎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叙 上卷 一、太极图抄引 二、太极图(图缺) 三、太极图说 四、不知者不足以言太医 五、问三才所同者于人身何以见之 六、命门图说(图缺) 七、右肾水火辩 九、难经正义三焦...

http://qihuangzhishu.com/742/index.htm

温疫辨义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温病著作。四卷。清·杨尧章编撰。刊于1856年。本书为阐发吴有性温疫蕴义之作。杨氏于温疫原文后逐条予以辨析,或阐发吴氏立论的精义,或参证个人的学术经验,着重辨明是非疑似之处。对温疫有颇多的注释和发明。卷末另撰胃气、寒疫...

http://qihuangzhishu.com/194/1353.htm

共找到659,38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