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诗》、《春秋》集传,因古之遗文,而得圣贤处身临事之微意,喟然太息,知先儒昔有所未悟也。其后复作《古史》,所论益广,以为略备矣。元符庚辰,蒙恩归自岭南,卜居颍川。身世相忘,俯仰六年,洗然无所用心,复自放图史之间。偶有所感,时复论著。然已...
...四百六十二纸。 阿毗达磨发智论二十卷(二帙迦多衍尼子造)三百五十八纸。 阿毗达磨法蕴足论十二卷(一帙大目揵连造)一百八十九纸。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二十卷(二帙舍利弗造)二百七十八纸。 阿毗达磨识身足论十六卷二百六十五纸。 阿毗达磨界身足论三...
...借一柯。 赠行苦说我,妙语慰蹉跎。 西羌已解仇,烽火连朝那。 坐筹付公等,吾将寄潜沱。 《灵隐前一首赠唐林夫(一题闻林夫当徙灵隐寺寓居戏作灵隐前一首)》苏轼 灵隐前,天竺后,两涧春淙一灵鹫。 不知水従何处来,跳波赴壑如奔雷。 无情有意两莫测...
...不可遮。弟子怜师将去国,关门望气载还家。高台尚有传经处,画壁空留驾犊车。一授遗书无复老,不知何苦服胡麻。〈此观尹喜旧宅,《神仙传》言:“尹喜于流沙之西服苣胜实。”〉【次韵子瞻秋雪见寄二首】 秋气萧骚仍见雪,客愁缭绕动萦心。幽吟北户窗声细,...
...◆诏一首【拟合祭天地手诏元祐中撰。】 朕惟《周礼》王者亲祀天地,岁无不遍。故郊丘有南北之辨,礼乐有同异之别。降及汉、唐,事与古异。礼文浸盛,费用增广。既难躬行以遍飨,遂于三岁而亲祀。事非周旧,礼适时变。故致斋之日,躬见祖考;圜丘之飨,兼礼...
...《仁宗实录》、《玉牒日历类篇》。 凡朝廷有大述作、大议论,未尝不与。 契丹、高丽皆知诵公文赋。 少时尝赋“长啸却胡骑”,及奉使契丹,虏相目曰:“此长啸公也。” 其后兄子百禄亦使虏,虏首问公安否。 有《文集》一百卷,《谏垣集》十卷,《内制集》...
...我周邦。”故周公既克殷,改封微子于宋,而迁其顽民于洛邑,保厘东郊,作《多士》而抚宁之,所以虑其变者至矣。至君陈毕公,皆迭居成周,而董师之,故康王之命毕公曰:“周公毖殷顽民,迁于洛邑,密迩王室,式化厥训。既历三纪,世变风移,四方无虞,予一人以...
...一言有归意,阖府谏莫移。 吾君信英睿,搜士及茅茨。 无人长者侧,何以安子思。 归来扫一室,虚白以自怡。 游于物之初,世俗安得知。 我亦世味薄,因循鬓生丝。 出处良细事,従公当有时。 《傅尧俞济源草堂(此诗亦载山谷集)》苏轼 微官共有田园兴,...
...◆册文一首【大行太皇太后谥册文〈附进册文札子。】 维元祐某年岁次甲子某月甲子朔某日甲子,孝孙嗣皇帝臣某谨再拜稽首言曰:臣闻圣人之兴,默契天运。昔真祖、仁祖之际,章献临御,岁周一纪,实能协和神人,以绥靖国家。逮我圣考,蚤厌万国,惟末小子,未...
...《栾城应诏集》第九卷(苏辙·进策五道) 《民政上》苏辙 ○第一道 臣闻王道之至于民也,其亦深矣。 贤人君子,自洁于上,而民不免为小人;朝廷之间,揖让如礼,而民不免为盗贼,礼行于上,而淫僻邪放之心起于下而不能止。 此犹未免为王道之未成也。 ...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