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武撷菁辑聚英针灸理论更完善_医药史料_【中医宝典】

...误,乃铸男、妇、童子三铜人,累试其穴,推之人体,所取毫发不爽。 高武认为,典籍的问世,为针灸理论奠定了基础,大大促进逊术的发展。但世俗操针灸者,以学针灸只须实践,无需理论,即读亦仅以玉龙、金针、标幽等歌赋而已。于是,节集内经...

http://zhongyibaodian.com/shiliao-2/b34717.html

针灸科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被译为朝文和俄文,影响较大。二、针灸著作针灸集成作者廖润鸿,撰于1874年。该书主要特点:作者以求实态度,引录了内经甲乙经千金要方资生经等古代医籍中关于针灸论述的精华,并在铜人经的基础上,对穴位作了审慎的考证。...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370.htm

针灸教育与交流--教材_针灸文化_【中医宝典】

...针灸教育的兴盛,促进了针灸学讲义和教材的编撰。 广东医药专门学校周仲房编的针灸学讲义(公元1927年)。 宁波东方针灸学社张世镳编的温灸学讲义(公元1930年)和温灸学讲义补编(公元1935年)。 无锡中国针灸医学专门学校...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470.html

针灸文化--宋金元时期_针灸文化_【中医宝典】

...这一时期在临床方面,涌现出了大批的针灸名家,如王执中、窦汉卿、马丹阳等,他们各具特色,各有绝学。 宋代针灸文献特点主要体现在腧穴文献方面。首先于宋初太平年间,在系统整理前代针灸腧穴文献的基础上,编成针经明堂各一卷,载于大型官修...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478.html

针灸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对健康人施用针灸。见千金要方针灸聚英:“无病而先针灸曰逆。逆,未至而迎之也。”千金要方云:“小儿新生无疾,慎不可逆针灸之。如逆针灸,则忍痛动其五脏,因喜成痫。河洛关中土地多寒,儿喜病痉,其生儿三日,多逆灸以防之。……吴蜀地温...

http://qihuangzhishu.com/192/163.htm

针灸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对健康人施用针灸。见千金要方针灸聚英:“无病而先针灸曰逆。逆,未至而迎之也。”千金要方云:“小儿新生无疾,慎不可逆针灸之。如逆针灸,则忍痛动其五脏,因喜成痫。河洛关中土地多寒,儿喜病痉,其生儿三日,多逆灸以防之。……吴蜀地温...

http://qihuangzhishu.com/192/605.htm

叙_针灸神书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针灸之法,捷于用药,夫人而知之矣。于医乎,针灸大全针灸大成遍行于世,而搓、循逆顺之法,所谓刮、战、摇、按、摄、弹、搓、搜者,无不明白分晓,令医者一目了然,先明乎此,然后习气上升阳、气下升阴,热中取凉、凉中取热,温多取冷、冷多取温...

http://qihuangzhishu.com/791/2.htm

医经录要_金针秘传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卷,扁鹊难经二卷。其余各家,久已湮没失传。尝谓医经传自上古,其时方剂未兴,所赖以治病者,惟恃针灸而已。古圣针灸之术,存于今之两经者,已十不逮一。居今日而讲求针灸之学,断未有不读,而能洞悉原委者。以难...

http://qihuangzhishu.com/716/3.htm

针灸_冷庐医话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甚少,且未审病之宜针灸与否也。叶天士谓针灸有泻无补,但治风寒中穴之实症,(见来苏集批本。)此言信然。尝见有痫症挟虚,因针而转剧;痿症挟热,因灸而益重。是不可以不慎也。孟子求三年之艾,赵氏注云∶艾可以为灸人病,干久益善,故以为喻,按∶说...

http://zhongyibaodian.com/lengluyihua/701-8-6.html

针灸逢源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针灸著作。六卷。清·李学川撰。刊于1817年。卷一-二为“灵枢经文”、“素问经文”。系节录内经中有关针灸原文并加注释;卷三“群书汇粹”辑自历代医书中有关针灸的论述与歌赋;卷四“经穴考证”;卷五为各种病症针灸取穴;卷六为各科病候及药物...

http://qihuangzhishu.com/196/1330.htm

共找到469,46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