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是中医的养生思想_养生基础_【中医宝典】

...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提前预防疾病,治未病。中医理论的着名代表作品是黄帝内经。中医养生来自古代精华医学,当代中医水平有所下降,而古代中医值得后人继续开发和研究。 一、天人合一的养生观。中医认为,天地是个大宇宙,人身是个小宇宙...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5013.html

内经七篇大对疾病的认识_【中医宝典】

...摘要:本文对内经七篇大中的病证理论特点进行了探析,认为这些理论与内经其它篇章的论述有着鲜明的不同,主要表现在对疾病的认识,特别重视症候描述、气候变化对人体的影响以及五脏之间的乘侮传变,并创立诸多治则治法。 关键词:内经;七篇大...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798.html

脉逆四时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脉学术语。脉象与四时季节应现的春弦、夏洪、秋毛、冬石之象相逆反,为病脉。素问·平人气象:“脉有逆从四时,未有藏形。春夏而脉瘦,秋冬而脉大,命曰逆四时也。”素问·玉机真脏:“脉逆四时,为不可治。……所谓逆四时者,春得肺脉,夏得肾...

http://qihuangzhishu.com/191/1982.htm

内经脉法的具体内容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一代者,二脏无气,二十动一代者,三脏无气,十动一代者,四脏无气,不满十动一代者,五脏无气,予以短期。”这虽然有些机械,但可以反映出古人诊脉在时间和至数上是有要求的。至于正常韵脉形在内经中亦有所反映,如素问·脉要精微说:“切脉动静而视...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487.html

足部按摩起源于黄帝内经_推拿文化_【中医宝典】

...黄帝内经中多处提到了按摩治病的原理,得出“不通则痛,通则不痛”的疏通经络气血的治病机制。 足部按摩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今两千多年前的经典医著黄帝内经中就详细介绍了全身的经络和腧穴,其中有许多是足部的穴位,还详细介绍了经络、...

http://zhongyibaodian.com/tuina/a13605.html

明清时期_中医养生_中医养生书籍_【岐黄之术】

...火旺则动速,火微则动缓,火熄则寂然不动,而拜者、舞者、飞者、走者,躯壳未尝不存也”(医贯·内经十二官论)。此主张养生及治病,均以保养真火为要。张景岳提出“阳强则寿,阳衰则夭”(景岳全书·传忠录)的论点,指出:“欲知所以生死者,须察乎阳...

http://qihuangzhishu.com/152/11.htm

中医学健康观指导养生_养生基础_【中医宝典】

...中医的健康观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已经确立了,即“天人合一”的健康观,“形神合一”的健康观,“阴平阳秘”的健康观,“正气为本”的健康观。 此外,黄帝内经中把头发、牙齿和肌肉作为衡量健康状况的重要标志。中医学理论的主要内容,从病因、病机,...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5072.html

群经见智录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医著作。三卷。恽铁樵撰。卷一首内经之发源、成书、读法及总提纲;次述易理、太极、内经易经、五行、四时及甲子;卷二为扁鹊、仓公医案及仲景伤寒论之研究等;卷三系对余云岫灵素商兑一文所作的论辨。本书对内经理论大胆提出...

http://qihuangzhishu.com/192/1319.htm

群经见智录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医著作。三卷。恽铁樵撰。卷一首内经之发源、成书、读法及总提纲;次述易理、太极、内经易经、五行、四时及甲子;卷二为扁鹊、仓公医案及仲景伤寒论之研究等;卷三系对余云岫灵素商兑一文所作的论辨。本书对内经理论大胆提出...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513.htm

形神合一_中医养生_中医养生书籍_【岐黄之术】

...能量代谢为主的生理性活动;另一类是精神性活动。在人体统一整体中,起统帅和协调作用的是心神。只有在心神的统帅调节下,生命活动才表现出各脏器组织的整体特性、整体功能、整体行为、整体规律,故素问·灵兰秘典说:“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故主...

http://qihuangzhishu.com/152/20.htm

共找到476,27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