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中饮食养生法_膳食养生_【中医宝典】

...黄帝内经中有大量饮食养生原理和方法,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理论体系 。 黄帝内经中有大量饮食养生原理和方法,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理论体系,有关饮食养生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节五味,避免五味偏嗜 酸、苦、甘、辛、...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2756.html

从张元素学术角度浅析内经五脏五味补泻理论(1)_【中医宝典】

...内经原文补充,是其独到用药经验,对后世临证遣药给予莫大启示,临床价值很高。故本文以寻求内经原意为基础,结合张元素用药,对五脏五味补泻理论进行阐发。 素问·脏气时论云:“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泽泻之咸以化水降火为补,而参、芪...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630.html

中医脉象之浮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浮是单因素并具独立意义脉象之一,位浅在。浮亦为出现于医籍中最早脉象之一。在内经中屡见。浮、沉、大、小、滑、涩,叉为最主要之脉象。 如索问·五脏生成篇:“夫之小、大、滑、涩、浮、沉可以指别;五脏之象,可以类推;五脏相音,...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29.html

周易内经阴阳观念流变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贺娟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周易是中国文化在轴心期一部光辉杰作,它在中国历史上长期被崇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周易所呈现自然哲学、人文哲学等思想,所开创象数思维模式与内涵等,亦无不延伸至黄帝内经之中,可以说...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0390.html

学源流_三指禅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阴逆,自上生下,左寸为受命之根,心肺诊于两尺,倒装五脏,谬妄已极。赵维宗论,心肺在上,为浮为阳。肝肾在下,为沉为阴。脾居中州,半浮半沉,半阴半阳。意义肤浅,更属无稽。吴草庐宗内经取之于气口,未尽内经之奥。朱考享推内经,求之于...

http://zhongyibaodian.com/sanzhichan/786-5-2.html

讨论_丹医秘授古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记录稿丹医秘授古师徒二人心中存在着明确“托古”打算,倒勿宁说他们是不自觉地怀有强烈“尊古”心态。例如在记录稿中明明谈到:在王叔和脉经与高阳生之前,有关脉学记载不过是散见于各医书之内。有关脉学知识均很不...

http://qihuangzhishu.com/1248/27.htm

黄帝内经_【中医宝典】

...形成和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作用,并为后世留下了大量传世巨著,形成了我国历史上一个特殊学术氛围。这一时期,医学界也出现了改写历史重大事件。其中,医学巨著——黄帝内经问世可以说是医学史上头等大事。 素问 灵枢 黄帝内经是一部集...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510.html

部位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医宗金鉴则以左寸候心、膻中,右寸候肺、胸,左关候肝、胆、膈,右关候脾胃,两尺候两肾,左尺配小肠、膀胱,右尺配大肠,又以三部分候三焦。 关于部位,有遍诊法、三部诊法和寸口诊法三种。 遍诊法 遍诊法,即素问三部九候诊。是遍诊上...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63.html

瘅疟_症因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热气伤人,内经云∶阴气先绝,阳气独发,此暑热伤于阳经,阳独用事,毫无阴寒,故名曰瘅热疟也。【瘅疟之】六脉弦数,少阳有热。若见洪长,阳明有邪。若见沉数,里有热结。【瘅疟之治】仲景以平者,用白虎加桂枝汤,治太阳阳明。家秘用桂枝黄芩汤,兼...

http://qihuangzhishu.com/646/305.htm

总论_诊家正眼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状颇多,未可以二十八字尽之也。然于表里阴阳、气血虚实之义,已能括其纲要矣。如内经之所曰鼓者,且浮且大也。曰搏者,且大且强也。曰坚者,实之别名也。曰横者,洪之别名也。曰急者,紧之别名也。曰喘者,且浮且数也。曰躁者,且浮且疾也。曰疏者,...

http://qihuangzhishu.com/801/79.htm

共找到1,088,70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