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总论_针灸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针灸学的理论核心。内经关于经络的记载说,它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沟通内外,贯串上下,将人体各部的组织器官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藉以运行气血,营养全身,使人体各部的功能活动得以保护协调和相对...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xue/93-2-0.html

颅面先兆的理论基础_中医疾病预测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于头面。内经灵枢·五色篇早已有所记载,其面部色诊分布图,确定了面部望诊的定位问题。如曰:“明堂骨高以起,平以直,五脏次于中央,六腑挟其两侧,首面上于阙庭,王宫在于下极,五脏安于胸中。”符合内经内外相应,上下相候,左右相配,中...

http://qihuangzhishu.com/128/68.htm

施杞_二、“内外一体”论: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应“合人形以法四时”均是应合了这个道理。他指出:“外伤内损不可分”,治法可循“安内可以攘外”的原则,“调补虚损,可去实邪”。他的这些思想也是对内经“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等论断的继承和发挥。他常说,中医诊察疾病的过程,是一个“知外揣内”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shiqi/598-7-2.html

饮食结构合理 脏腑功能合宜 探源黄帝内经中的饮食养生①_【中医宝典】

...□马作峰 王平 张六通 湖北中医药大学 编者按 黄帝内经这种强调饮食结构要多元的养生思想,按照现代医学的理论分析,也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对现代养生保健仍然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总之,饮食养生的最基本要求是饮食结构合理,...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5489.html

申明内经法律_医门法律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一申治病不明标本之律 (律一条 发明内经二条)凡病有标本,更有似标之本,似本之标。若不明辨阴阳逆从,指标为本,指本为标,指似标者为标,似本者为本,迷乱经常,倒施针药,医之罪也。治病必求其本。万事万变,皆本阴阳。而病机药性,脉息论治,则...

http://qihuangzhishu.com/625/21.htm

黄帝内经的由来_【中医宝典】

...黄帝内经是我国古典医籍中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在整个中医的发展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该书中阐述的理论,一直以来指导着整个中医学术的发展,是学习中医不可缺少的一部经典读物,也是现代中医院学生学习中医时必读的医书。 顾名思义,“内经”是讲内科...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3062.html

脉诀辨妄_古今医统大全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大肠经为表里,误移 寸口合而候之。殊不知经络相为表里,诊候自有异同。内经以心配膻中,肺配胸中,以肝配膈,以脾配胃,两尺外以候肾,内候腹中,大肠小肠膀胱三腑,尽属腹中下部之位,故三部寸关尺之配诊,则冬因其脏腑之位焉,何尝泥于经络而候之也。...

http://qihuangzhishu.com/336/92.htm

脉象反映的生物信息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起通行至今的诊脉方法,也是最基本的常规诊法。寸关尺是诊察寸口脉(桡动脉)的三个部位,用食、中、无名三指分按三部,以中指按掌后高骨处为关,关前为寸,关后为尺,左右手合为六部,每部各有其所主的脏腑,其理论根据起源于内经内经重视寸口脉...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89.html

脏腑总证_杂病广要_中医内科书籍_【岐黄之术】

...古之论杂病,必原于脏腑,观金匮第一篇而其义可见焉。孙真人书,以至宋代官撰医方,多遵其规式。故今类脏腑诸证,以其总说列之于首。但其治方,则排列于后卷各门,使学人易就证检方云。肝病证 肝脉沉之而急,浮之亦然,苦胁下痛,有气支满,引少腹而痛...

http://qihuangzhishu.com/483/46.htm

内经三部九候脉法_古今医统大全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左外以候心,内以候膻中。(经曰∶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是为气海。)前以候前,后以候后。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下竟下者,少腹腰股膝 足中事也。(此结上文而总言之也。)此内经寸关尺三部候法,至难经脉诀易之,以大小肠配于心肺,...

http://qihuangzhishu.com/336/94.htm

共找到472,26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