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医书。二卷。清·曾懿撰。刊于1906年。作者鉴于当时世医对伤寒、温病分辨不清,以致误治甚多,故着重将伤寒、温病的病情及治法予以明辨。卷一伤寒、温病证治,主要参考《伤寒论》和《温病条辨》。卷二为内科杂症、五官科、妇、儿、外科等多种病证...
...综合性医书。二卷。清·曾懿撰。刊于1906年。作者鉴于当时世医对伤寒、温病分辨不清,以致误治甚多,故着重将伤寒、温病的病情及治法予以明辨。卷一伤寒、温病证治,主要参考《伤寒论》和《温病条辨》。卷二为内科杂症、五官科、妇、儿、外科等多种病证...
...三阴为太阴、少阴和厥阴三经的总称。 【三阴】 太阴、少阴和厥阴三经的总称。其中包括了手三阴和足三阴,实际上是六条经脉。在六经辨证上,三阴病系指病邪在身体深部或五脏有病。太阴经的代称(《素问.阴阳别论》王冰注)。按照伤寒病由表传里的发病的...
...,太阳寒水。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复生木,顺布相生之序,一定不易者也。客气以一二三名之者,三阴三阳六气加临也。故厥阴为一阴,少阴为二阴,太阴为三阴,少阳为一阳,阳明为二阳,太阳为三阳。是一生二,二生三,三复生一,阴极生阳,阳极...
...说厥阴为三阴之尽。王冰注:“厥,尽也。阴气至此而尽,故名曰阴之绝阴。”阴证头痛病证名。头痛而见阴寒症状者。《医垒元戎·三阳头痛》:“若阴证头痛,只有温中药足矣,乃理中、姜附之类也。”参见三阴头痛条。阴证似阳证名。因阴盛之极,虚阳外露所致的真...
...过程,即“谨察阴阳之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如《伤寒论》第58条所说:“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亦即“阴阳自和”是“必自愈”的内在动力,是人体经过漫长进化所具有的自愈功能。 我们要重视机体的这种自愈...
...推算年、月、日、时干支,可以用笔算、心算,也可单以手掌推算。要能达到单用手掌推算年、月、日、时干支,首先要熟悉干支在手掌上的定位。地支属阴,阴主静,又因十二地支与十二月和十二时辰都有固定的搭配,所以十二地支在手掌上的位置是固定的。我们把...
...摘要:《三因方》是对《金匮要略》三因之说的进一步发扬。本文从“举三因纲领病证”、“有原文可供对照”、“补缺漏是资参考”三个方面对《三因方》一书与《金匮》的渊源关系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金匮》虽有三因之说,却无三因之实,陈无择将七情概括为...
...□ 钱超尘 北京中医药大学 淳化本《伤寒论》,是六朝传本。孙思邈云:“江南诸师,秘仲景要方不传。”此本即六朝江南诸师秘传本之一,北宋淳化三年(公元992年)收录于《太平圣惠方》卷八,故名淳化本《伤寒论》。此本是北宋校正医书局校订宋本《...
...夫霍乱之病,为卒病之最者。以人起居无他,挥霍之间,便至变乱,闷绝不救,甚为可畏,临深履危,不足以谕,有生之流,不可不达其旨趣。盖其病因,涉于内外不内外,三种具备,而读《伤寒论》者,见有本是霍乱,今是伤寒之说,便谓霍乱即伤寒。殊不知因伤寒致...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