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脉死候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诊断学著作。撰人撰年未详,约为秦以前的作品。1973年于湖南长沙市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之一。全书约百余字,主要是有关诊断学上鉴定死亡征候的论述。...

http://qihuangzhishu.com/196/1895.htm

散抟(tuán,音团)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诊断学名词。系相气十法之一。诊察病人面部颜色的散漫与抟聚,以辨别疾病的新久和邪气的进退。望诊遵经:“散者病近将解,抟者病久渐聚。先抟而后散者,病虽久而将解;先散后抟者,病虽近而渐聚。”...

http://qihuangzhishu.com/193/2334.htm

产后三审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诊断学术语。张氏医通卷十一:“凡诊新产妇,先审少腹痛与不痛,以征恶露之有无。次审大便通与不通,以征津液之盛衰。再审乳汁行与不行及乎饮食多少,以征胃气之充馁。必先审此三者,以脉参证,以证合脉,脉证相符,虽异寻常,治之必愈;脉证相反,纵无...

http://qihuangzhishu.com/167/219.htm

面赤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枯槁晦滞多属危重证候。素问·脉要精微论:“赤欲如帛裹朱,不欲如赭。”...

http://qihuangzhishu.com/191/1794.htm

问口渴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水湿痰浊停于中焦。景岳全书:“渴与不渴,可以察里证之寒热,而虚实之辨亦从以见。”...

http://qihuangzhishu.com/194/1310.htm

素问的文化渊源_【黄帝内经】

...素问“素者,本也;问者,皇帝问于岐伯也。”岐伯乃上古医学先知,因此就诞生了以皇帝与先知们问答形式撰写的综合性医学文献——黄帝内经素问中医基础理论著作。黄帝内经组成部分。约成书于春秋战国时代,共9卷81篇。素问之名最早...

http://wenxue360.com/huangdineijing/archives/203.html

中医「证」等名词有了约定_【中医宝典】

...在日前举行的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有关问题进行了研讨。 在中医的名词概念中,对「病」、「证」、「症」、「证候」等名词概念一直众说纷纭,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和认识。与会专家展开充分的讨论,在征求多方意见后,对「病」、「证」、「证候」、「证素」...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3563.html

温病学说的发展与成熟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了温病的独特诊断方法在温病的诊断方面,清代医学家提出了许多独持的方法,总结了丰富的临证经验,不仅对温病辨证很有价值,对内伤杂病亦有不少贡献,丰富和发展了中医诊断学。1、察舌 观察舌质、舌苔的变化,广温疫论提出积粉苔是疯疫的重要标志之一。...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72.htm

听声音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独语、错语常见于寒证、虚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声音,而知所苦。”...

http://qihuangzhishu.com/194/338.htm

教育家--承淡安_名家名著_【中医宝典】

...研究社”在苏州司前街恢复社业。1954年江苏省人民政府正式聘任承淡安为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校长。 在此期间,编著针灸教材讲义有中国针灸学中国针灸治疗学等多种公开发行者,还有许多印刷本而未公开发行者。 承淡安像 针灸杂志刊影 ...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058.html

共找到575,98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